中山路上的建筑基本都保留原貌
昨日,本报报道了泉州中山路入选中国“十大名街”的消息。喜讯公布后,社会各界备感振奋,纷纷畅想这条历史古街区的美好未来,并就如何进一步打响中山路品牌提出自己的观点。
名城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
“此次中山路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名街’,再一次证明了一条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周焜民认为,中山路的整治保护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一个成功的典范。
199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整治中山路。2月12日,市名城保护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中山路整治指挥部”,正式启动整治保护工作。整治的原则是:保护为主,修旧如旧。作为当时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周焜民参与了中山路整治保护的全过程。他说,整治之初各种声音都有,有的要拓宽中山路,认为道路狭窄影响市民出行,有的要加高两侧的楼房,认为中心市区的建筑只有一两层太浪费土地,市委、市政府充分听取了各方声音后,最终选择了“修旧如旧”的保护方案。
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像中山路这么大规模的整治与保护更是“史无前例”,为此当时指挥部采用“示范区整治”的策略,并创新发明了“洗脸式”和“镶牙式”等多个整治和修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这条老街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山路整治与保护项目成功完成也吸引了国际的关注,2001年,该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一枚鸡蛋可以做鲜美的蛋糕,而蛋糕却无法复原成为鸡蛋。”周焜民认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要有一颗敬畏的心,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以便永续利用。现在中山路上很多建筑都是上个世纪初拓宽时留下的,如何维护和重建两侧的建筑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
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出宝阳说,文物主管部门今后将以中山路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名街”为契机,加大对中山路及两侧文物的保护力度,指导两侧居民和店主进行修缮,保持整条街区的统一风格和完整性。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