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写在玉树抗震救灾一个月之际:不倒的玉树 奋进的力量
http://wmf.fjsen.com 2010-05-14 08:38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启示提升认识,认识推动实践。重建一个美好的新玉树,答卷刚刚开始书写,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玉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5月4日,震后20天。静静流淌的扎曲河边,一场简朴而热烈的奠基仪式在这里举行,在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的结古镇禅古、甘达两村试点重建,玉树灾后重建的序幕由此拉开。

新家园的蓝图吸引了上万群众前来观看,也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块青藏高原腹地:中国将怎样在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新玉树?

与气壮山河的高原大救援相比,玉树的重建之路无疑更为漫长,挑战更加严峻。

——这里,居住着15个民族的20多万群众,民族习俗和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灾后重建,该怎样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风貌?

——这里,地广人稀,长期延续传统的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灾后重建,该怎样做到既尊重当地群众习惯,又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这里,地处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对生态最敏感的一块“皮肤”。此次仅大地震造成的废墟就达400多万立方米。灾后重建,该怎样做到既着眼于发展,又更有力地促进生态保护、稳定生态循环?

——这里,高原高寒,每年适合大规模施工的时间只有4个月左右,建材物资运输难度极大。灾后重建,该怎样做到加快建设,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

一个个世界性难题,犹如一道道艰难的考题,在抗震救灾一个月的节点上,摆在人们面前。

仿佛是一种巧合。5月12日,玉树震后28天,正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两年前,大地震在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撕扯出满目疮痍;两年后,人们看到的是富有现代气息、川西特色的重建民居,漂亮坚固的学校、医院,便捷宽敞的道路,转型升级的产业……一个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新区在昔日的废墟上崛起。

短短两年,中国交出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合格答卷。

启示提升认识,认识推动实践。从中央到青海省各级政府,关于恢复重建的谋划早已启动。

——4月19日,震后第5天,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七次会议决定成立灾后恢复重建组,研究制订灾后恢复重建方案。

——5月6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灾后重建必须体现“四个结合”原则:与加强三江源保护相结合、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与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地貌相结合。

——5月9日,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率团专程赴四川考察学习,汲取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

——5月11日,青海省在震区设立灾后恢复重建现场指挥部。清墟协调、过渡安置、规划实施、资金管理等15个工作组全部就位。

……

科学谋划,凝集民智——一条条关系生态、文化、经济恢复重建的建议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应尽快开展生态承载力评估,建立严谨的生态环境评估和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统筹实施重建。

——应充分考虑玉树传统能源缺乏但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现实,使太阳能采集使用与建筑一体化,达到经济、适用和生态保护的多重目的。

——建议将三江源生态移民与地震灾区牧民新村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灾后重建成为玉树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契机。

……

目标,在科学的论证和谋划中逐渐形成——

3年完成玉树恢复重建主要任务,5年后把玉树州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这是一幅令人神往的蓝图。她的实现,将是推动古老的青藏高原迈入跨越式发展的崭新传奇。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她的完成,将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史上书写的又一壮丽诗篇。

震后一个月,玉树迎来新的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穿越圣洁的雪山,当巴曲河潺潺的水声打破清晨的宁静,火炉前,牛粪饼已燃起袅袅炊烟;帐篷里,酥油茶已飘出浓浓奶香。康巴汉子赶着牦牛,踏上了泛起初绿的大地。虔诚的阿妈转动经筒,为遭受苦难和帮助他们走出苦难的人们祈福。

这个充满生机的清晨,向世界昭示——

地震,震不垮人们的希望。

灾难,挡不住奋进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 执笔:党周、陈二厚、肖林、李自良、何宗渝;参与采写:王宏伟、马千里、顾玲、吕雪莉、陈国洲、何伟、王雁霖、吴光于、马勇、王大千、文贻伟)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