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任志强和袁腾飞咋成了“公敌”
http://wmf.fjsen.com 2010-05-13 15:11   来源:沈阳日报    我来说两句

想痛扁任志强者,与他们对中国房价刻骨痛感分不开,可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任志强发炮,并不总是针对买不起房的人,他自己也时常以一个“诉苦者”的身份出现。他讲很多道理,都堪称精准打击,并不是我们一气乱拳就能打下去的。

想揍任志强,是一个脏水池子里浮出的泡沫。古典经济学对市场有四个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对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市价就是供需双方的均衡点,在均衡点上,怎么高、怎么低都是合理的。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符合这个要求,高房价有什么好吵的?

问题就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吗?答案是否定的,套用上述四种市场划分,中国房地产市场四不像。其实,历经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后,从古典主义的完全自由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理念的反复,人们已经形成共识,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政府要适当调控。但是,在一个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市场里,所谓“调控”要么走不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要么一调再调不管用。

因为,在这样的市场里,因权力渗透形成了庞大的网状既得利益集团,并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最后,浮在这个市场表面上的,是庞大的购房者与一个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任志强的掐架表演。

至于人人都想揍袁腾飞,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历史观”的问题,一个是“历史解释权”的问题。历史观就是怎么看待历史、历史人物的问题,是政史区分地看,还是政史合一地看,是因人而事地看,还是因事而人地看,是脸谱化地看,还是复杂化地看,不同的历史观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你怎么看。

假定用脸谱化来看待历史人物,就很容易以偏概全。人是复杂的,有其多面性,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潮流之中搏击的历史人物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多角度多层面来评判。我们完全可以把袁腾飞对历史的解读当成一个角度和一个层面,视为一家之言,没有必要仅仅为了忠实于感情而偏离真相。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