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奇妙的时代,喜欢把假的当成真的,把真的当成假的。比如我们喜欢把电影当成真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上映没几天,就有网络媒体一本正经地对一些北京的女性白领观众进行访问,让她们比较电影和自己的真实生活。报道中罗列的几条可以一议。
接受采访的七成女白领认为《杜拉拉升职记》片中的造型有点夸张,和真实情况不符,说白了就是穿得太好了。如果电影穿着的衣服和真实的一样,怎么能体现我们的电影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呢?再说白领喜爱的韩剧里,韩国白领穿的衣服、拿的包包都是名牌货,一般的工薪阶层不要说是白领,就算是金领也买不起。
同样的原因,有人质疑杜拉拉月薪3000元的时候,就和弟弟住在一个装修得很有情调的房子里,月薪15000元的时候,就买了30万元的跑车的不真实。难道非得让杜拉拉合租甚至住在胶囊宿舍里,非得让杜拉拉同我们一样,乘地铁挤公交上下班吗?就算导演答应,赞助商也不会答应。没有赞助商,老徐怎么能尽快收回成本呢?
电影名字就叫做《杜拉拉升职记》,关键就在升职上。片中杜拉拉进公司时27岁,月薪3000元,6年后成为了公司中层,月薪25000元。而且之前没有HR(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历,就在内部招聘获得了HR主管的职位。对于这个升职速度和跨领域招聘,被访问的白领都表示她们自己的工作经历中从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尤其认为是女职员,相对而言其实升职机会不如男职员多。
不知道是采访的样本太小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在我看来,这样的升职速度和跨领域招聘,其实并不稀奇。如果你上过某些高校BBS的employee版(所谓民工版),这样的例子不少,当然肯定这是少数,但是所谓“无巧不成书”,平静如水的生活,怎么能拍成时尚电影呢?
杜拉拉获提拔的原因,是做了一份漂亮的简报被美国大老板看中了。这样的理由,不算夸张,古代有读书人因为字写得好,就考上进士的。我在500强企业打工的时候,就看到过身边普通员工写了一份好的计划被财务总监(只是中国公司的小老板,还不是美国大老板)看中,几年升到财务经理的位子的;我也看到过普通女秘书,因为工作努力,几年做到计划主管,领导好几个男员工的。虽然公司大了,外企和国企的官僚程度也差不多,但是总有不那么论资排辈的地方。
《杜拉拉升职记》并不是一部大片,引起的关注不大,最多也只是在部分白领特别是女白领心里泛起小小的涟漪。也许更多只是酸葡萄的滋味,嫉妒杜拉拉的成功,转而通过挑剔其中的细节,达到揭穿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的目的,以求得心中的平衡。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1-2670后男子升职副处 称被委以重任压力大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