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
《小说稗类》
作者:张大春
出版时间:2004年5月
推荐人:出版人、语词收藏人黄集伟
“书中最让我惊讶的是,早在很久以前,胡适已对中国文学有如下判断: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该向那些‘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些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寻。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这判断加上书中作者对于中国经典小说且赏且析且点且评的精妙梳理,繁多已被我们遗忘的好文学、好小说复活于作者笔端,它不仅同时为我不读当代原创小说、不说当代原创小说的‘偏见’提供出强大的学术依据,同时也让好小说终于以另外一种方式回到我的视野,并从此成为一个更奇异的高标。”对于《小说稗类》,黄集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平原》(修订版)
作者:毕飞宇
出版时间:2009年5月
推荐人:出版人、语词收藏人黄集伟
在黄集伟看来,保守地说,这至少是一部离文学最近的小说,从语言的角度看更是如此。
在一个大片泛滥、自拍成风、影像暴力充斥一切的年代,毕飞宇的这本小说让人至少看到了一点文字本身不可剥夺、不可替代的魅力。仅此,所有吃文字饭的作者都可能向本书作者脱帽致敬。
《檀香刑》
作者:莫言
出版时间:2001年3月
推荐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小骞
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让人柔情万种。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而展开。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这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献给大众的小说。
《猎人们》
作者:朱天心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推荐人:出版人、语词收藏人黄集伟
“这本书我读起来无法自已,时而莞尔、时而大笑、时而焦躁、时而眼热鼻酸……朱天心与猫族的关系,乃是‘相逢’而不是‘占有’。于是字里行间各样猫态自在地上场退场,没有造作,没有强迫,既不讳言猫生的窘迫、艰难、残酷、偏执,也不吝于让猫族自行发挥它们的娇媚、多情、冷峻、优雅。”黄集伟说道。在朱天心的笔下,猫已经不是宠物、不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这种视猫为自由主体的猫书,应该与人类英雄的传记归于同一类文体。
《兄弟》
作者:余华
出版时间:2005年、2006年
推荐人:当当网读书频道主编李杰
“毋庸置疑,余华可以说是在中国当代文学里,被学界和读者最为看好的作家。甚至有人认为余华是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李杰认为。在《兄弟》刚出版的时候,曾有过很多诸如“十年磨出一把残剑”,“作家去拥抱市场造成了现在的恶劣局面”的负面评论。人们可能更认可余华此前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书,注重艺术的可能会比较喜欢他的《在细雨中呼喊》这一类的作品。“但《兄弟》这本书无论是从畅销,还是从余华本人来讲,其意义都非常重大。因为这本书写的是当代中国。这本书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文本,还是一个社会学文本,在大家的视野里它都是十分重要的。美国也是把它作为了解中国当代的一本教科书之一。”李杰谈到。
《挪威的森林》(修订版)
作者: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出版时间:2007年7月
推荐人:艺术批评家朱其
《挪威的森林》的作者村上春树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奖项,作品在日本销售了700多万册,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流行。可以说,小说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然而字里行间却鼓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共鸣。小说想向我们倾诉什么呢?生与死?死与性?性与爱?坦率与真诚?一时竟很难回答。读罢掩卷,只是觉得整个身心都浸泡在漫无边际的冰水里,奔波于风雪交加的旅途中,又好像感受着暴风雨过后的沉寂、大醉初醒生的虚脱。
《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出版时间:2006年1月
推荐人: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书。在这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人们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声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由于莫言首次尝试近似章回体的叙述方式,从而使小说在阅读时有类似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快感。
![]() |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