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把漫画书《老夫子》列为不良图书的首位,但却把同一本书列为“最愿意掏钱购买”图书名录中的第二位。几年前,一项针对“广州市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的阅读倾向十分不稳定和矛盾。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日前,民盟广州市委做的一项课题调研数据显示:广州48.7%的中小学生明知某些图书当中有不良信息,仍然乐于主动掏钱购买。调研结果再次表明,一方面中小学生认为有益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少儿读物都是一些主流的、优秀的刊物和图书;同时,他们却又主动乐于购买连自己都认为属于不良刊物的儿童读物。同时,只有14.2%的中小学生所读图书来自于学校或公共图书馆,66.7%的小学生和75.5%的中学生常处于单读阅读状态。
图书馆借阅率只占14.2%
据主持该课题的负责人、《现代中小学报》副主编韩延介绍,这份对广州市八个区县普教系统48所中小学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和初中、高中学生共957人,进行了系统调研,根据上千份调查问卷样本得出的结论“让人有些震惊”。
66.7%小学生处单读状态
调研显示,72.9%的中小学生表示他们阅读的图书来自购买,而来自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借阅的平均只占14.2%。在阅读状态方面,66.7%的小学生和75.5%的中学生表示经常处于单读阅读状态。与同学一起阅读的只占12.7%,表示与家长一起阅读的小学生只占19%,中学生更低至7.3%。
记者从一些学校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吸引力似乎越来越小。广州书香校园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之一、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馆长宣泽科老师介绍,初一和高一级的学生课业压力小、对图书馆的新鲜感大,借书最积极,“再往高的年级就不行了,借书量直线下滑,届届学生都如此。”
矛盾 近五成学生明知不良仍愿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的学生并非不爱看书——“据我观察,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看电子书,读的都是一些动漫作品等等。”“我的表妹今年读六年级,每次见到她都是捧着日系漫画在看,还有网络写手写的武侠小说,问她金庸是谁,她都未必回答得出。”记者昨天放学时分在广州街头随机访问了15名学生,大部分认为学校图书馆失去吸引力的原因在于图书馆的书籍“过时”、“不对胃口”。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