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频道> 志愿者风采 > 正文
为了废墟下的生命:记玉树灾区民族民工救援队
http://wmf.fjsen.com 2010-04-21 16:14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挽救生命 给逝者尊严

    17日,这支由多民族民工组成的救援队,在玉树西北牛宾馆的废墟上再次展开挖掘。此时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

    这支非专业的救援队,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72小时黄金救援期”。但队员们相信,每个废墟下,都可能有鲜活的生命,他们要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早上,民工救援队40多人与另一支专业救援队一起开始发掘。楼板、砖块、架子……一件件挪开,人们看到了两名遇难者。看到这种情形,另一支救援队决定去别的地方搜寻。民工们却决定留下来,继续发掘。

    突然,沉重的楼板底下,似乎传来一丝动静,难道还有幸存者?

    救援队员加大挖掘力度,快点、再快点。废墟下的动静越来越清晰。队员们抬开最后一块楼板,看到了一只黑色的藏獒。

    队伍中的蒙古族小伙王元成,立即用手扒开阻碍的铁栅栏,把这个“幸运儿”救了出来。大狗很有灵性的“呜呜”了几声,仿佛感谢救它的人们。

    王元成给这只藏獒喂了随身带的水和馒头,这个生命在废墟的黑暗中熬了4天。王元成爱怜地抚摸着它。

    “现在,我们收留了这只狗。这两天,王元成走哪,它就要跟哪,寸步不离。”救援队员们说。

    这天,在西北牛宾馆废墟上,这支救援队伍从废墟中挖出了7具遇难者遗体。

    救援时刻 用行动表达

    正平集团董事长金生光告诉记者,这支救援队都是他们集团下属的民工,有160多人参加救援。到17日,这支民工组成的救援队已经救出43人,挖出40具遇难者遗体。

    “没有人提到钱或要求什么利益。民工们很朴实,虽然余震不断,但所有人都很踊跃。16日开始,我们集团已经调用了许多大型设备并做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在这个民工团体中,还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争分夺秒地开展救援。

    18岁的葛吉龙,汉族,标准的90后。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只能靠他在救援现场与后方之间不断开车来回传话,10多公里的距离,两天内他往返了70多次,被工友们称为“传话筒”。

    24岁的撒拉族小伙儿马有民,有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连日来,他不分昼夜地驾驶装载机在滑坡的机场公路上抢修,保障了这条“生命线”的畅通。

    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位土族小伙子,在忙碌火热的抢修现场,我们没能见到他的身影。

    这支救援队中的许多人,看到记者只会羞涩地笑笑。对他们来说,能够表达的,只有行动。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