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 正文
从千年汤池到露天澡堂 温泉文化贯穿福州人生活
http://wmf.fjsen.com 2010-04-21 08:47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老澡堂的故事澡堂——喝茶、听书、神侃,最惬意的娱乐场所】

搭条浴巾,趿双木履,先到大池里“预热”一下,再到“汤头”里浸泡,直至泡得面红耳赤,浑身冒汗,再去竹卧椅上躺下来,边与老汤友摆起“龙门阵”,边听一段评话,这是老福州人最惬意不过的事了。

说到福州温泉文化,不得不提曾经遍布福州大街小巷的温泉澡堂,这里留下了福州人许多美好回忆。

“小时候我家住在秘书巷,那附近有很多可以跑温泉的澡堂。当时爷爷在澡堂里工作,我自然也就有机会一天进去洗好几次温泉。常常是在外面跑累了、玩脏了,就跳进汤池里泡着,把后背靠在粗糙的大石条上搓几下,洗清爽了再跑出去玩。”40多岁的王明磊现在还对当年的澡堂记忆犹新。那时每到过年过节,澡堂里就会挤满人,有的人甚至一大早就带个小板凳来排队,到了傍晚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温泉澡。

“福州话里有个词叫‘透脚',现在很少人会用到,就是专门用来形容洗温泉后的那种舒服感觉。”王明磊说,如果非要译成普通话,“透脚”就是从头到脚都洗得红通通、热乎乎的意思。

解放后,福州市区有34家温泉澡堂。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机关、单位和城郊乡、村纷纷建内部浴室,供职工洗浴,部分也对外开放。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福州市温泉供应公司成立,用管网集中供应温泉,温泉被广泛供于宾馆、招待所及居民住宅洗浴之用。

除了从小在澡堂泡澡长大的王明磊,搓了30多年背的张宝俤师傅也是福州澡堂文化的见证人。

“30多年前,没有酒吧、网吧,也没有KTV娱乐城,澡堂除了洗澡、搓澡,也算是一个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张师傅回忆,由于当年没有热水器,到澡堂洗澡是件很舒服的事情,泡完澡后来壶茶,再找个熟悉的搓背师傅,一边听着免费的评话,一边跟搓背师傅聊天,肚子饿了就招呼伙计去附近买些点心或者煮碗面条,那种感觉颇为惬意。

在张师傅看来,澡堂还有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的能力。“有的人腰缠万贯,有的人不名一文,贫富悬殊,自然就不平衡了。但洗浴后几个人聚在一起,说说自己的不满,宣泄一下,情绪就平复了。再到浴池里泡一会儿,泡到遍体通透,回到座位上啜一口香茗,酣睡一通,心里的不平衡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走出澡堂,照样吃饭干活。

“现在澡堂里都基本都是塑料拖鞋,当年穿的都是木制拖鞋,福州话叫‘e'lou'kia'”,就是木屐。这种木屐虽然底子硬邦邦的,但上面只有两根绳子,穿着通透、凉爽,刚洗完澡的脚发热,穿着木屐刚好。”张师傅说。

时光飞逝,转眼张师傅就在温泉澡堂“搓”了30多年,虽然搓背的价钱涨了、洗澡的价钱加了,但不变的是像温泉水一样暖烘烘的人情味。


责任编辑:叶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