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胎”天价烟
烟杂店老板曾经从一盒黄金叶“茗仕之风”中掘出两枚钻戒,还有一条卷着百元大钞的“软中华”。他将这个过程称为“淘宝”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上海报道
一家不起眼的烟杂店。
“有3字头软中华吗?”
店主林老板(化名)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早卖光啦,明天赶早!”
这家店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每天下午3点一过,柜台里就插满了“已售完”的小纸牌,能买到的只有“金上海”、“红双喜”等平民烟。
在几乎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环境中,这里是少有的“卖方市场”保留地。买的货越高档,越得求着老板。
有人进门,递上一条“黄鹤楼1916”,说声“先卖着”。林老板老到地瞄了一眼,点头收下。
谁能拿到货谁就牛
“天价烟”的叫法,因南京市江宁区原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而深入人心。
2008年12月,周久耕开会时的照片被上传至猫扑等网络论坛,网友考证他左手边放着的一盒香烟,是南京卷烟厂生产的“南京”牌系列“九五之尊”,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
周久耕倒了,天价烟火了。烟草业似乎成功地“借腐促销”。
这件戏剧性的贪腐案之后,中国烟草界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杭州等地针对天价烟推出限价令,干部们开始时兴抽剥了外壳的“裸体烟”;二是烟草业最大头的消费税税率上调,高档烟的上调幅度更大;三是公共场所控烟条例陆续在各地实施,公务会议场合是监控重点。
在每件大事中都处于首当其冲地位的天价烟却纹丝不动。
这个大背景下,林老板的生意更好了。“烟店老板,比的不是销路,而是进货渠道,谁能拿到货谁就牛。”
据他介绍,烟店存的高档货一般分为两块:一块是有进烟记录的,供备查;一块是从其他渠道上货的。
第一条渠道就是要打点好与烟草专卖局的关系,而专卖局也常将销售天价烟的机会作为奖励奖给先进单位;有时还搞搭售,拿一条当地天价烟,搭一二十条外省烟。
第二条渠道又分成两条支流:
一是从“兄弟店”调货,或从外省市串货,“烟的口味地域性较强,一些在外省卖得不好的牌子会被散货到这里,一般加价一成再加一点运费,我们就能拿到本地来卖。”
二是卖“循环烟”。林老板的纪录是将同一条烟卖了三次,送礼人送掉之后,又被收礼人的太太拿来套现。
林老板做熟人的礼品烟回收生意,回收价一般是在批发价基础上打8折。一些不厚道的回收商玩猫腻,将货主的真烟换成假烟再拒收。林老板不玩这一套,“信誉好,生意也好,购销两旺”。
不得不提,这第二条渠道是违法的,国家烟草专卖法规对此有明文规定。“罚没货品是最轻的。”林老板自己也知道。
![]() |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