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表演雕刻及布偶戏
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作品登台亮相,并不是老人的全部世界。
此次的世博展,除了将九件作品特快空运至上海外,现场还有精彩的木偶雕刻和布偶戏表演。这一次,徐竹初和他的儿子徐强都会参与到现场表演的活动中。
“我们会派出3-4名表演着,分别轮流表演雕刻技术和布袋戏。”徐强告诉记者,会带去二三十个樟木(初坯),每个大小约10厘米,现场雕刻出的作品都将是能活动的木偶头,比如鼻子、眼睛、嘴巴都能活动,甚至还会出现一个木偶多个脑袋的滑稽形象。
为了让木偶演活、动起来,还会在中国馆的福建厅表演布袋戏。布袋木偶又称为布袋戏、掌中戏。所演木偶因为衣服宽大,形似布袋,故称“布袋戏”。
据了解,布袋戏的表演时间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5月1日-3日)及福建活动周期间(6月28日-7月2日)。
借世博东风 木偶渐“苏醒”
木偶雕刻起源于22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传到福建。从徐竹初的太高祖徐梓清算起,200多年薪火相传,到他的儿子徐强,已为七代。
漳州木偶,其身承载着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密码”,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的深厚内涵。2006年6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布袋戏和木偶头雕刻均榜上有名。
漳州木偶雕刻已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承古制,和父辈相比,徐强所处的时代和境遇又有所不同。仅在剧团里为演戏而雕刻木偶,固守戏曲舞台,他认为范围狭窄,“要扩大生存的空间,就要闯出别样的出路”。
现在,徐竹初父子还一直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延续这项民间艺术。徐竹初表示,目前除了演出外,还不断拓展市场,如尝试作为旅游产品、民间工艺品等。虽然还处于市场的试探阶段,不过对于逐步打开台湾市场,他们表示再艰苦也会坚持。
“此次参展世博,借助这个国际性盛会的平台,漳州木偶雕刻以及布袋戏,将会让更多国人及国际友人了解到闽南的风土人情。”徐强表示,让年轻人对传统有一个认同感。只有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有兴趣,民间艺术才会大有前途,才能闯出一条路来,让古老的艺术“活”在当代。
路,总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成绩也是一点点积累的。如今,漳州木偶正在不断开阔属于自己的舞台。无论如何,木偶似乎开始渐渐“苏醒”。 (记者 夏菁 文/图)
责任编辑:叶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