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市场对中国主题图书需求到底何在?
http://wmf.fjsen.com 2010-04-13 10:17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究竟哪些作品是国外译介的重点?
各国市场上推出的与中国有关的图书,绝大多数是其本土原创作品,而翻译出版的原着,大多数都是我国古代典籍。日本翻译出版的中国主题图书,很多是台湾的,《道德经》、《易经》就有10多个译本。近年来以当代中国为对象的政治、法律、汉语学习等,特别是经济类题材,也有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这和我们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关。
究竟哪些人的作品在国外产生了影响?
从目前看,较有影响的中国作者,以外籍人士居多,台湾作者较少。从这些外籍作者的构成来看,翻译家的数量极少,1/3的作者有在华经历,或者有华人配偶撰着中国图书。受到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图书市场关注的华人作者有三类:一是国际知名的现当代文学家,如莫言、苏童、杨红樱、余华、古龙、金庸、谭恩美等;二是以大学教授和讲师为主的海外华裔汉学研究者;三是旅居海外的专业人才,如汉语教师、气功师、烹饪师等。这些华人作者在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大影响。还有我国香港地区的作者,特别是大学教授,他们是以英文撰写中国政治、法律、经济方面著作的较合适人选。
究竟哪些出版企业对中国特别关注?
据了解,对中国主题图书感兴趣的出版社,多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者是依附于大学的研究机构,或者是隶属于知名的出版传媒集团,或者是在本土销售额排名前列的出版社。他们的专业化和学科特色十分鲜明,作者群体也较为固定。从出版定位上看,此类出版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社科人文、东亚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出版社,如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等;二类是以文学、宗教、医学、语言文字为特色的专业出版社,以及出版集团子公司,如德国希波克雷茨出版社等;三类是以中国主题电子出版物为特色的中小型出版社,如美国的勇者媒体集团等。
![]() |
责任编辑:叶玲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