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村支书朱昌国:带领村民顽强抗旱 峭壁开出"希望之花"
http://wmf.fjsen.com 2010-04-13 07:47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78岁的张正银老汉伤心地对朱昌国说:“金银花死得太多了,没有望头了!”

“金银花产业是全村的‘命根子’!群众的利益保住了、发展了,我就是好人;群众的利益没保住、失败了,我就是罪人。我绝不能当个罪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这个“倔汉”,暗暗下定了决心。3月10日,朱昌国带人挨家挨户查看水池。全村386个水窖、246个水池,蓄水仅剩1200立方米,只够1000多口人喝十来天。晚上,朱昌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一株株枯死的苗株,村民们急迫的目光,像走马灯一样在他的脑海里来回变换。怎么办?怎么办?

挑水?抽水?打井?要抢救种植在陡峭山坡上的金银花,既要便于运输,又要非常节水。一个个的办法想出来了,又一个个被他否定。凌晨3点,干涸的群山一片黑暗,但把老百姓的金银花当成自己生命的朱昌国终于在反反复复、绞尽脑汁后找到了光明--突然,他脑海里灵光一闪:滴灌!干旱的西北地区用滴灌解决了大问题,可以借鉴;没有滴灌设备,可以用瓶子代替。早上6点,迫不及待的朱昌国早早起了床,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十来个空塑料瓶,翻出妻子纳鞋底的大针,快步跑到蓄水池装满水,7点就爬到了山腰即将枯死的金银花地里。随后,他在空塑料瓶底打一个小孔,通过旋转瓶盖松紧控制水滴流量,把瓶子放到了金银花根部。他一趟趟上山,一遍遍试验,一遍遍翻看,焦急等待“土滴灌”的效果:第一天,抠开土一看,两瓶水竟然可以湿透植物根部30厘米深的土;第二天,他发现发蔫的金银花叶子开始舒展开来;第三天,枯死的枝条竟然长出了小小的新叶!太好了!金银花有救了!

朱昌国黝黑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笑容。48岁的他激动得像个小孩,他给村组干部打电话时手舞足蹈:“金银花有救了,有救了!”“土滴灌”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它特别有效,容易背上山,用水量还只是浇灌的五分之一,是一个好办法。但朱昌国和村组干部们站在山腰上一算账,都傻眼了:要用“土滴灌”保住全村幸存的30多万株金银花,至少需要10万个塑料瓶!(记者 朱国贤 邹声文 王丽)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