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地球的未来系于每个“一小时”
http://wmf.fjsen.com 2010-03-30 14:56   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

悉尼歌剧院、北京故宫、迪拜塔、柏林勃兰登堡门、巴黎埃菲尔铁塔、纽约帝国大厦……全世界数以千计城市的著名景观和地标性建筑,在当地时间27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自愿熄灯,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从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至今,“地球一小时”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者越来越多,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公益活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在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大洲熄灭灯光的时候,我们反思人类自然遗产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并承诺为了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而保护它们。 ”

实际上,“地球一小时”的本意远不仅是节约一个小时的照明用电,如果把它当成一次点燃烛光的“熄灯秀”,则更是背离其初衷。正如其主办者世界自然基金会所指出的,这一活动是要让每个参与者在黑暗中思考:自己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应该怎样营造低碳生活方式?

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实属必要。因为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方式还远称不上低碳和可持续。以美国为例,它的年人均用电量近1.4万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其中仅照明用电量就相当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全年人均用电总量。此外,美国每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8倍,人均生产垃圾量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在“地球一小时”之外,人们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建筑深夜空无一人却灯火通明。如果熄灯的“一小时”能引导人们对这种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并付诸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那么就达到了发起者的心愿。

对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发展中国家公众而言,这次公益活动同样启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一定意味着要像今天的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奢侈占有、浪费使用地球有限的资源能源?

如果熄灯的“一小时”能在黑暗中启发人们,能否另辟可持续、低碳生活方式的蹊径,在节约和高效使用资源能源的前提下提高生活水平,那么将更有利于人类的未来。 (记者 陈勇)


责任编辑:叶玲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