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之争所代表的文化资源和利益的争夺,其本质是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利争夺,也是政治短见、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之思想观念乃至急功近利之工作作风的必然结果。
《人民日报》日前有评论称,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所在地漳州市南靖、华安、龙岩市永定等两市三县地区,原本山水相连,邻里和睦;但2008年7月申遗成功后,因鼓楼文化资源及游客的利益争夺,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任意设置路标,误导游客以增加收益;断路堵桥,使用非正常手段引导客流;攀比涨价,收费标准不统一;独占性宣传,无视景区整体形象,等等。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以上各种问题接连出现,既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使相关地区土楼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蒙上了阴影。
这件事提醒我们关注一种全国范围存在的现象,即各地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及利益争夺问题。目前中国诸多的旅游名胜,从其所处行政区划的范围来看,有处于单一行政区和跨行政区等两大类型。前者有代表中原汉文明悠久历史的山西平遥古城文化旅游区,也有展示边陲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互动融合的云南丽江古城文化旅游区,还有江南水城苏州周庄、沙漠绿洲吐鲁番的高昌、交河等古城;福建土楼文化旅游区则属于跨行政区划存在的文化旅游区中的成功一例。相对于第一类文化旅游区而言,后一类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比如,挖掘和开发过程中人力物力的调配和组织,申遗后的维持保护和负担,利用过程中的资源和利益分配等,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福建土楼之争只是东南沿海地区一个突出事例,相似问题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如四川、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多省区之间的梁祝之争,河北的长坂坡之争,河南与湖北的卧龙故里之争以及新近凑上来的“曹操墓”之争,等等。就广东省内而言,除了粤东客家地区也有众多能与福建土楼媲美的传统建筑围屋之外,还有广东音乐之争、飘色之争、醒狮之争等诸多尚待挖掘利用而又跨区域存在、难以整合的历史文化资源。其相关问题复杂多样,若处理不好,既不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会两败俱伤,影响到相关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09-04-05以创新为观念——福建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 2008-01-22共享文化资源 重点工程拉近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 2008-01-21福建省上杭县大力保护涉台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