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本新干线有多"便捷"
早些年到日本访问的中国领导人,几乎都乘坐过新干线列车。这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交通移动,而是作为访问日本的一种新体验,特意安排的。中国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可以说是乘坐过日本新干线列车的中国领导人中的"第一人"。
在那些年间,某些驻日中国机构工作人员的家属,在临离开日本前都会由单位安排乘坐一小段(几十公里)新干线列车,体验一下日本的现代化。这些年,随着对外交流扩大,大批的中国公民到境外旅游,乘新干线列车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铁路几次大提速,中国"高铁"的速度也堪比日本的新干线,新体验已不再成其为"新体验"。但是,人们的脑海中仍留有这样一个印象:新干线是日本走向高度发达的一个象征。
东瀛独特风景线
日本的国土面积仅为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狭长的列岛从北至南约有两千公里。每天,在这"一长溜儿"国土上,有七八百列新干线列车在运行。绿色的山野间,以乳白为主色调、间杂蓝绿色条的新干线列车疾驰而过,煞是爽目,构成一道独特的东瀛风景线。
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燃起的前夕,东京至大阪全长515.4公里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新干线开通了。东京至大阪间原有一条被称之为"东海道干线"的交通动脉,新干线是对此而言。但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新干线完全是电气化高速铁路的代名词。在许多场合,"新干线"特指电气化高速列车。
2007年7月1日,在日本首都东京的品川车站,一列崭新的N700系列新干线列车驶进车站,准备开往大阪。当天正式投入运营的日本新一代新干线列车N700系列最高时速为340公里,在快捷、舒适、节能等方面实现了提升。任正来摄(友情提供)
"快"、"准"、"多"
说起日本新干线的特点,首推其"快"。新干线列车的最高营业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里。在狭长的列岛上,新干线列车的"快"使日本的陆路交通的距离在感觉上大大"缩短"了。东京至九州的福冈有1069公里,最快速的新干线列车4小时49分就能抵达。1996年7月,笔者前往九州的福冈采访"第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奖"颁奖仪式,早晨赶乘6点多钟的车次,临近中午时分就抵达了福冈的博多站。下午采访结束后又乘傍晚6点多钟的车次,在晚上12点左右又回到了东京。真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之感。新干线的"快"不仅给人们出差、旅行带来方便,而且使居住远离大城市的工薪族能够乘新干线上下班。早晨和傍晚,在新干线列车上,你会发现许多乘客都属于这一类的通勤者。
"准"是日本新干线的又一特点。一位从美国来日观光的朋友告诉笔者,日本电车的准时性当数世界第一。新干线列车作为大载客量的长距离交通工具,能够做到准时准点真可谓奇迹。1995年笔者前往当年日军生产毒气弹的毒气岛--大久野岛采访,途中要在冈山换乘另一新干线,两列列车的抵离间隔只有4分钟。在购票时,笔者曾担心地问售票员能否赶得上,回答是肯定的。在冈山换车时,笔者仅用了两分钟就从这列列车换乘到那列列车上。列车的准时性之高让笔者对日本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程度不得不佩服。
每次乘新干线列车出差归来,当列车抵近东京站时,笔者都默默地数着在每节车厢电子显示屏上的时间和公里数。时间和距离在递减着,当你看到离抵达时间还有一分钟时,列车还在运行,时间一到车也准确地停在站台上。说日本的新干线"一分不差"绝不过分。曾有一项统计,包括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延误时间在内,所有新干线列车的平均延误时间仅为0.6分钟(不到1分钟)。说到新干线列车的"准",还不仅仅表现在时间上,能容纳1500名乘客左右的400余米长的新干线列车还能准确的停靠在指定的地点上。乘客可在画有白线的各车厢预定停车处排队等候,车来即上,省时省力。
"多"是指日本新干线列车的数量多、车次多。东京都内的电车平均几分钟就一趟,是最方便的市内交通工具。作为城市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日本新干线,列车运行的数量和密度都堪称世界第一,方便程度也在接近于市内电车。一次,几位中国记者从丰田公司采访后在名古屋车站乘新干线返东京,按日程到东京后与丰田东京总部的人再聚谈一次。但有两位记者在站台买烟误了时间,没有赶上同一车次。按一般想法,300多公里的路程,错过一趟车到东京后的日程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是,通过携带电话联系上后,我们在东京站略等10多分钟,他们就乘下趟列车赶来,原定日程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作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东京站,早在上个世纪末时统计,平均每小时发车12列,最多时达到每小时发车15列新干线列车。
![]() |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