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既不宜从单一的学科角度理解国学,也不能将国学完全排除在学科之外
【校长论点回顾】中国人对户口是特别重视的,户口是个要命的东西。一个人没有户口,什么也干不成。我们现在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要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要弘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可以把国学设为学科,能够让关于它的学习、研究、传播,包括让它的应用,都能够更加地系统化。——朱崇实
无疑,制度规范下的国学学科将为国学教育和研习带来秩序感和身份感,但国学与学科的关系比一般问题复杂得多。较起真来,“学科”一词本身就是个“舶来品”。以西方教育体系的“学科”来框范作为中国“整体之学”的国学,对国学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是自缚手脚还是呼应时势?国学学科的设立对已经成形的高校学科体系来说,是扰乱秩序还是清整资源?
作为继续讨论的起点,杨国荣对国学及国学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厘清。“对国学的内涵现在有不同的理解,就最宽泛的意义看,它首先与近代知识系统出现以前的思想、学术、观念以及相应的表达方式相联系,并以经史子集为其主要载体。”杨国荣说,“与之相应,国学具有二重性:就其形成于近代知识分化之前而言,它似乎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而就其涉及相关的领域、包含独特的知识内容、需要专门的训练而言,又具有学科性。”
对于国学的“学科化”,杨国荣持辩证态度,他说,学科化意味“分门别类”化,从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定位国学,相应地意味着以这种方式去规定国学,如仅以此为进路,或许会导致国学失去其本来形态;但另一方面,国学所具有的学科性,也为人们以学科方式对其加以理解提供了前提。“总之,我们既不宜从单一的学科角度去理解国学,也不能将国学完全排除在学科之外。”
杨国荣表示,因为世界本身既具有相对确定、区分的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后者决定了单纯从一个学科去了解、认识世界,往往难以窥其全貌。认识真实的世界本身需要学科之间的沟通、交融,这种要求从一个方面显现了学科之间划界的相对性,并展示了学科联系的价值和意义。
与国学有相近关系的是异域汉学的研究,后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镜鉴。杨国荣说,一方面,汉学家所研究的似乎不是现代人文或社会科学分类系统中的某一学科,而是“汉学”或“中国学”,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了国学不同于具体学科的特点;另一方面,汉学家又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学科训练,除了掌握汉语之外,他们往往又以相关的学科,如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等为背景,去从事不同角度的研究,尽管汉学家常常试图体现跨学科的特点,但其研究的成果总是有不同的学科侧重。在这些方面,中国近代的国学或国故学,与国际汉学具有某种相通之处。
责任编辑: 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