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宝:春晚“网语”为何不撩人
http://wmf.fjsen.com 2010-02-22 09:35 来源:浙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但是,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网络语言之所以受到欢迎,在于它的草根性,以及它在特定情境中反映社会万象和症结的诙谐、巧妙方式。春晚直接拿来,毫不修饰地镶嵌进小品、相声中,本身的故事与这些网络语言又缺乏血肉的内在联系,就好比看着一层“油花”点缀在水面,其实已失去了原创性,也削弱了这些网络语言的生命力。这样的语言,即使在网络上再受人欢迎,人们在春晚上看到听到,已是味同嚼蜡,感到乏味。
这几年,老百姓对春晚的感觉越来越淡。春晚希望借助网络语言的生动活泼、草根色彩,来强化自己的亲民和对生活、群众的贴近性。这也无可厚非。只是,“拿来主义”太简单,却反而引来了责难。
其实,春晚曾以自己的方式,掀起过一年一度的“造词运动”。那些“词”之所以曾经流行,关键在于它深入到了生活的“骨髓”,糅合了老百姓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而“拿来”网络语言,再精彩,也不是你的,没有了创造力,哪来吸引力?(王玉宝)
![]() |
责任编辑: 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0-02-21春节荧屏看点多多 央视春晚不再“一家独大”
- 2010-02-21明星“行头”网上热卖 春晚概念商品红得发紫
- 2010-02-20春晚“牛莉大衣”网上热销 王菲美瞳成热点
- 2010-02-20重温春晚经典瞬间 这台盛宴很“阿凡达”
- 2010-02-20争鸣:肯定春晚小品《捐助》的几点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