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王玉宝:春晚“网语”为何不撩人
http://wmf.fjsen.com 2010-02-22 09:35   来源:浙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网络的生命力太强大,以致于2010年的央视春晚也向其“致意”——本届春晚,大量网络语言的运用,算得上一大“创新”。

“哥ΧΧ的是寂寞”、“哥是个传说”、“ΧΧ喊你回家ΧΧ”、“雷人”……这样的流行网络语言句式,在本届春晚的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中,随处可见。

看得出,春晚的创作人员在苦心求变。然而,春晚向网民抛“媚眼”,网民却似乎没领情。

有好事网站近日搞出了央视春晚“最烂节目”评选活动,赵本山的小品《捐助》,郭达、蔡明的小品《家有毕业生》,冯巩的小品《不能让他走》分列“最烂节目”前三。这三个小品,都包含着丰富的网络元素。其中,冯巩的小品《不能让他走》甚至被称为网络语言的“集结号”——这个小品中,走马观花似地蹦出“寂寞”、“传说”、“喊你回家”、“偷菜”、“雷人”等网络流行语。

为何使用了如此多“亲民”的网络语言,却仍然难以取得网民及舆论的认可?

如今,网民在舆论中的势力,颇为壮观。诸多公共事件中,常见网络发挥的重大作用。窃以为,使用网络流行语,除了电视节目本身需要通过新的亲民方式,争夺年轻收视群体之外,恐怕也少不了对网民这一新舆论势力的争夺。央视春晚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也未尝没有主流舆论向网民尝试性伸出沟通桥梁的用意。


责任编辑: 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