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榜样星空
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文明风   |  时间: 2010-02-12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母爱最真——阿里帕·阿力马洪(维吾尔族)

新疆阿勒泰清河县清河镇退休干部。

颁奖词: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这样评价她:

阎 肃: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阿里帕·阿力马洪上台领奖。

这是阿里帕老人今年70岁生日时拍下的一张全家福,9个亲生儿女,加上10个收养的孩子,还有儿媳、女婿和孙子,如今的这个大家庭共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6个民族180多口人。这对于饱经风霜、苦了一辈子的阿里帕来说,这个时刻,她是最幸福的人。

 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里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米2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里帕也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正是因为阿里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关爱。

主要事迹: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三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含辛茹苦,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1977年,阿里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贫病交加的王淑珍,将她领回阿里帕家。一年后,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来到了阿里帕家。 1989年,小淑珍的继父金学军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莲、金花三个汉族孤儿,阿里帕再一次敞开母性温暖的怀抱收养了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出售给别人,换点零钱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对于收养的孩子,阿里帕待他们比亲生孩子还亲。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膝下承欢。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