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维和英雄 对世界的关爱和深沉的责任感天动地
http://wmf.fjsen.com 2010-01-19 14:58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王树林、钟荐勤、李钦、郭宝山、和志虹、李晓明、赵化宇、朱晓平……或许我们不熟悉这些名字,但我们不能不熟悉这些名字所蕴藏的意义,不能忘记这些名字所代表的精神。“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本是鲁迅予瞿秋白的赠言,但在海地地震这人类共同的悲痛中,8位中国公民,为这句话写下了更好的注释:世,不是一生一世,而是世界;把整个世界,当做亲生兄弟看待。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一种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看到母亲流泪,谁不会感觉到心中酸楚?看到孩子啼哭,谁能没有拥之入怀的冲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源于人类起源之初的良知的幼芽,都有对灾难、对受害者的爱心、善心、同情心、恻隐和怜悯之心。

8名维和英雄,更多在地震废墟中工作的救援者,无数关注着海地灾情的人们……正是会为之黯然、会为之哭泣的共同情感,才能把这么多人连在一起,把海地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把海地的悲伤当成自己的悲伤。因为灾难,曾经叫响:“我们都是汶川人”。现在,灾难再次袭来,不在自己的国家,却在共同的世界,我们一样能感受到同怀之痛。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一种感同身受带来的责任。有歌词这样写:“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我们无法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为废墟中挖出的遗体排队默哀的国际救援队,无法忘记在临时帐篷中完成一个又一个手术的国际医疗队;我们也无法忘记,北京中轴线上“大脚印”点亮的爱和梦想,无法忘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北京奥运会成为全球人民的节日。

也正是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记忆,地球另一侧的震动,能震疼我们的心。当中国医疗队开设第一个流动医疗点,当中国救援队在夜晚仍坚持搜救,当8名在地震中牺牲的维和英雄被挖出废墟……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人民,抱持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爱,勇敢承担起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8名维和英雄在内,所有关心、关注海地的人,都可称“世界公民”。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正是这种可贵的“世界公民”意识。在一些世界性事件中,公民个体已不再局限于“民族——国家”的属性,而是把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看成“同怀”,看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考量公民的责任与道义。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一群“无国界医生”,这群年轻的医生要求自己,必须在一昼夜之内开动,前往世界上任何危机地区,而不顾当地政府是否许可。8名维和英雄,已跟他们一样,成为世界公民的标杆。

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过世界,中国公民也正以开放的心态走向世界。“民胞物与”,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情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世界责任”的体认。在中国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每一个公民,养成世界公民人格和全球公共价值。让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超越家庭、工作和国家的层面,升华至全人类、全世界的高度。正如这8位维和英雄一样,对整个世界,抱一份热切的关爱和深沉的责任。

世界各国之间,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或许,人类还不能跨越“巴别塔”下的分歧,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仍然免不了纷争。但相信,一些重要的共识,正在达成,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每个人也都有责任。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智者的祖国就是世界。”(张铁)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