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黄冠)“曹操墓”持续成为舆论热点。14日,在北京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论坛,专门邀请安阳西高穴大墓发掘主持人和国家级考古机构的一线专家就墓葬形制、年代、出土人骨及相关出土文物进行分析。
对于引起争议的那座东汉大墓,这次没有称其为“曹操高陵”,而称为“安阳西高穴大墓”,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考古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问,也是一个“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对于一段时间内得出的结论,后续发现的证据或将“证实”或将“证伪”。对于此前“确认”的“曹操高陵”,同样如此。
学术界还在争鸣不休时,急于下“断语”,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即使有了所谓“六大证据”,即使“经鉴定男性遗骨的年龄在60岁左右,和魏武帝曹操去世时60多岁的年龄相符”,能否确证此墓主人是曹操?再斩钉截铁的声明都无法代替进一步的研究。
然而,此前河南安阳市文物局一位副局长公开声称:“曹操高陵认定的结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在14日所举行的论坛上,安阳西高穴大墓发掘主持人潘伟斌仍表示:“此墓的墓主人为曹操,其墓葬为曹操的高陵。”与此相对,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这个会议不是新闻发布会,也不是所谓的最终认定,最终认定和由谁来认定,最后我们会有一个交代”, 对安阳西高穴大墓“社会关注度超出了考古专家的预想”。
对“曹操墓”真伪,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不是要否定“墓主的身份基本确定”。既然是“基本”确定,那就不是100%“确定”,就不能把话说满、不留余地。安阳西高穴大墓的野外考古发掘虽然告一段落,但为了最大限度提取历史信息,对于出土文物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的研究,还有待展开。对于现存的争论,地方官员急于就一方观点表态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可能伤及政府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象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断上演,遗迹、故里、墓地等纷纷成了吸引眼球、大搞旅游开发的噱头。“曹操高陵”刚被“确认”,当地有关部门便准备借此打造旅游景点,并着手规划建设“博物馆”,据说收益“每年可达4亿多元”,而另一些地方或者声称发掘当地的“曹操墓”,或者要与安阳“联手打造曹操旅游文化区”。考古和文化一旦成了某些地方借机博取GDP的道具,一些“断语”的可信度不免也要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赵舒文 |
- 2010-01-18曹操墓缘何成为热门话题
- 2010-01-18“曹操墓”如何求解?
- 2010-01-13社科院派团考察安阳曹操墓 14日公布分析结果
- 2010-01-08曹操墓缘何成为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