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录考试连年攀高,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是新闻的倒是今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如期举行,共有140万考生参考,据说这是自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记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有报道说,报考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数,出现5年来最大井喷,超过了1997年全国考研学生总数。公考与研考连年攀升,不由得让人感到几丝忧虑。
忧之一,如此众多的大学生拥堵公务员和研究生之路,是为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就业,这当然不错,但如果全部心思或更多的动机仅仅是为了就业,则令人心忧。大家知道,公务员队伍是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生力军,公务员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行政管理的水平,如果当上公务员的人清一色都是为了就业,缺少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治民主进程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怎么能提高呢?同样不言而喻,研究生主要的目标和方向是培养研究性的人才,如果仅从就业出发,减弱或忽视研究生的研究特质,恐怕很难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总之,目标的确定与方向的定位非常重要,不能说与就业无关,但也不能纯粹只为了就业。
忧之二,也有人说不单纯是为了就业,有不少人是处于茫然状态下的随从,大学毕业了工作不大好找,继续读研吧,考公务员试试吧!也有撞大运似的,撞上什么是什么。更有甚者,是糊里糊涂跟着起哄的,不管怎样,连公务员工作的性质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都没搞清楚,就要挤上这条船。凡此种种,对这两块事业的推进都非常不利。
忧之三,大家知道,我国行政管理水平,总的来说并不高,公务员队伍也亟待上台阶和水平,而我国研究生教育更面临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问题,虽然研究生队伍庞大,但是我国科研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还属于落后状态,改变这种状态,实现质的飞跃,恐怕要靠研究生这支主力军了。如果研究生都简单是为就业,如何实现钱学森之问?如何在若干年以后有地道的中国人拿到诺贝尔奖?
当然,还有许多忧虑,如各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有不同规律和特点的,而这种统一的考试更多的是共性,是面对群体,而个性化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很难显现,这方面的人才极有可能淹没在共性化的考试中。再如,考研的连年升高有意无意地助长唯学历是举的陈风陋习,会导致更多的人误解研究生水平一定比本科生高,博士一定比硕士高,如此荒唐理论泛化成社会共识的时候,将会导致人人重学历而轻能力的可怕后果。
应该说,公务员队伍不能都是高学历之人,根据公务员岗位需求,不同学历的人会在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研究生更是如此。如果研究生缺乏研究能力,就不是一个好研究生,甚至还不如本科生。
但愿所有这些忧虑都是多余的。(王旭明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
![]() |
责任编辑: 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