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乐至死”的魔咒,真能轻易改变艺术家的追求?
不能不说,这与我们当下看到的中国电影大异其趣。这年头,我们看了太多的古装片、武打片、情感片、警匪片、谍战片、娱乐片、搞笑片,等等等等。走进影院、打开电视,长袍马褂、刀枪棍棒、都市闹剧、饮食男女没完没了。
并非说我们没有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但它们常常被更多内容平庸、套路相同、粗制滥造的垃圾片淹没在虚假的繁荣中。为了追求票房(收视率),即使有些被观众寄予厚望的导演和演员,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媚俗的行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过去之所以屡获好评,是因为他自己看重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可这一回却搞了个《三枪拍案惊奇》,让他的粉丝大跌眼镜——难道所谓“愚乐至死”的魔咒,真可以如此轻易地改变一个艺术家的追求?
中国电影尤其需要注入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元素
电影应该关注现实,却不能是浅薄地还原生活;电影也应重现历史,却不能总沉溺于戏说;电影可以搞笑,却不能止步于无厘头的打闹。虽说时下观念多变、价值多元、选择多样,总体上正向商业化转型的中国电影,鱼龙混杂在所难免,但是,释放矛盾凸显期带来的种种困扰重压,却依然需要中国电影有更人文更崇高的担当。电影要票房要赚钱,但仅仅停留于功利的满足远远不够。作为“梦工厂”,人们更希望电影点燃人生的理想和激情,并在超越现实的窘境悲情中体验美好情感,感知全新视野,放飞未来梦想。一句话,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电影尤其需要注入适应现代文明的新元素。
现在,尚不清楚《阿凡达》会给中国电影人带来怎样的感想。最先作出反应的是青年导演陆川,他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在博客里写道:“《阿凡达》让我知道,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阿凡达》突然让我意识到,我们电影的情怀和简单的美好距离有多远;我们和清澈的纯真距离有多远;我们和炙热的梦想距离有多远;一直在扭曲阴暗扯淡的纠结的庸俗中奔走狂欢的我们,距离真诚,还有多远!”而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电影人“自觉放弃了通往崇高的道路,而彻底拥抱了低俗”。
我不知道,中国电影人对陆川的上述观后感作何评论。但有一点确定无疑,正是卡梅隆对电影理想的不懈坚守,不为浮华世界诱惑所动,才有了《阿凡达》。
早在1995年,卡梅隆心中便有了《阿凡达》的故事雏形,由于凭当时的电影技术无法实现梦想,才转而拍了《泰坦尼克号》。就在人们期待他的新作时,卡梅隆却淡出公众视线,用整整10年探索《阿凡达》所需的3D技术,终于完成了又一部惊世骇俗的巨片。
《阿凡达》开启了特效电影的全新时代,它能否开启中国电影人的新视野?但愿如此。(潘益大 文汇报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赵舒文 |
- 2010-01-07明星被恶搞齐变纳威人 “阿凡达效应”全面掀起
- 2010-01-04《阿凡达》今上映 吸金速度超《泰坦尼克号》
- 2009-12-21最昂贵电影《阿凡达》登顶北美 将缔造票房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