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争鸣:学生视力是否应纳入素质考核
http://wmf.fjsen.com 2009-12-18 11:26   来源:河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尤其像预防近视,就很有必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学生近视问题越来越严重,只有把近视率纳入学校评估,才会引起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才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对学校来说,关注学生近视问题,进而更加关注学生体能培养,这既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必备的硬件设施防止近视,比如说,要考虑教室的采光、灯光、桌椅的高度等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当然,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保护视力的意识,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

笔者认为,将近视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能认识到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有利于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而推动学校大力减负。在为教育部门的规定叫好的同时,笔者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将这一评估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规定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学生们才会从中受益。(孙勇)

反方:这个标准不尽合理

想靠一套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视力,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难度不小。这是因为,学习负担是造成孩子视力差的根本原因,如果不能从沉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中小学生过早近视的现状恐怕难以改变。

再说了,这个评价标准本身也不合情理。人们不明白,近视眼咋就成了综合素质不高的标准之一了呢?难道,那些带近视镜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就很差劲?很显然,身体素质与视力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如果视力好坏都纳入评价标准的话,那么五官长得美丑、身材长得高矮胖瘦等是不是也应该考核?

如今中小学生当中“小眼镜”不少,而且很多是学习好的优等生,假如在评优评先的时候用是否近视做指标,致使一部分人因此而落选,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因为,造成中小学生近视的原因本来就很多,有天生遗传视力差的;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习环境照明不够的;有的是因为家用电器的辐射造成的,总之原因很多,不宜一刀切。所以笔者觉得,将视力好坏的作用放得过大,不合情理,也行不通。(华岗)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