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风中看点
“网络反腐”:利器还是猛兽?
文明风   |  时间: 2009-12-17   |   文章来源: 东南网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17日讯(本网记者刘巍巍 蔡玉高)随着计算机普及和社会发展,反腐旋风网上掀起。“网络反腐”成为2009年我国社会热词之一,关于它的争议和思考不断。“网络反腐”,究竟是利器还是猛兽?

鼠标“揭”贪官

2009年10月,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犯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

周久耕因在任时抛出“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进行查处”言论,遭到网民“人肉搜索”。随后,周抽高价烟、戴名贵表、开高档车等“问题”相继曝光。网上线索引起当地纪检部门高度重视。经调查,纪检监察部门掌握了周久耕涉嫌违纪证据。今年2月13日,江宁区纪委对周久耕立案调查。

2008年11月,网友将一些省市公务员出国考察行程及费用发到网上,曝光逛赌城游山玩水属“公务考察”,此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处理。

2008年10月,一则关于某中年男子涉嫌在酒楼拖拽女童入男厕猥亵视频在网站论坛流传。网友通过“人肉搜索”,锁定嫌疑人乃原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交通运输部党组经查实后,免去林嘉祥党内外职务,接受进一步调查。

从《公务员工资条:月入5900元,一分钱税都不交》、“一夫两妻”的区委书记董锋,到嫌酒贵掴老人的“节俭”局长曹正直……一些“问题官员”倒在网络中。

“网络反腐”利弊几何?

所谓“网络反腐”,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及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据相关媒体调查显示:75.5%被访者选择“网络曝光”作为“最愿意选择的反腐参与渠道”。

然而,“网络反腐”这种新型反腐方式的利弊之争悄然展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教授认为,与传统反腐手段相比,网络的匿名性、高关注度使其在反腐中具有很大优势。

黄瑚解释,民众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情况下自由发表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而传统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当面对质,这会导致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关系,还有可能影响检举人今后的发展。

此外,传统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冷处理”。

 
 今年十余高官下马 “人肉搜索”成反腐亮点 12-11
 建瓯农行组织干部员工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录像 11-27
 教育部:高校必须积极配合反腐侦查 10-15
 泉州市鲤城区审计局从三方面构建反腐倡廉机制 10-14
 省司法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展”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