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文化部在深圳召开“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现场会,交流各地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
深圳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市民在街头就可以获得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有效地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傍晚6点多,家住深圳布吉街道的赵国超在小区设置的“自助图书馆”塞进一张百元纸币作为押金后办理了“读者卡”,不过半分钟,机器便响应他的指令,“吐”出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个高2.4米、宽3.57米、厚1.5米的“自助图书馆”内,存有约500本图书以供外借,可储存700多本读者还书;对于未存储的图书,读者可通过网络向深圳图书馆预约,收到图书馆“提醒短信”后,48小时内就可到“自助图书馆”取书;读者还可通过“自助图书馆”的查询终端,检索深圳图书馆的全部馆藏目录和电子数据库,浏览其它“自助图书馆”的存书目录。
“自助图书馆”是深圳市政府投资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由中心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物流系统、服务机等构成,已获得5项国家专利,今年10月获国家第三届“文化创新奖”,被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据统计,首批安装在深圳街头的40台“自助图书馆”自200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投入运行,至2009年10月底,累计办理读者证1.54万张、服务读者51.6万人次、处理文献12.5万册次;图书外借量目前已占深圳图书馆图书外借量的17%,占该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图书外借量的8%;月均文献处理量10万余册次,相当于一个中型图书馆。
据悉,深圳已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深圳街头的“自助图书馆”增至300台。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主席艾伦·泰塞认为,这种“自助图书馆”打破了实体图书馆的工作时限,让所有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享有城市的公共文化,最大化地体现了图书馆为市民服务的价值。她说,“这种‘自助图书馆’在西方国家也并不多见,可见深圳的图书馆建设理念超前。”
人们把“自助图书馆”称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永不关闭的图书馆”。(记者 胡谋)
责任编辑: 赵舒文 |
- 2009-11-18一位退休教师与“家庭图书馆”
- 2008-04-25巴西首都推出“车站图书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