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治“浑水”更要蓄“清水”
http://wmf.fjsen.com 2009-11-26 11:14  林涓 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从年初开始到最近,全国持续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于2009年11月中下旬对各地进行一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专项督查。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无论是推进工作还是专项督查,紧扣的主题其实只有一个:文化环保。在当前的转型期,社会文化在多元化的发展改变中有了许多芜杂的东西,我们的“文化生态”不尽如人意。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清清朗朗的文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所以,大力实施“文化环保”是正当其时。

文化生态是个形而上的“软范畴”,文化环境的污染破坏往往也是宽泛的、隐性的。这就决定了文化环保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自从中央部署实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以来,各地各战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文化生态里的“浑水”现象还不少:互联网上含有淫秽暴力、侮辱诽谤的低俗之风时而刮起;“黑网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电台电视台的广告、专题节目有低俗媚俗的情形;黄色、非法出版物容易死灰复燃……毫无疑问,这些污泥浊水一般的文化垃圾需要被彻底地涤荡殆尽。然而,仅仅治理文化污染是远远不够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需要文化熏陶,千千万万的未成年人渴求精神给养。精神文化领域是个宏大的阵地,如果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失位、虚位,坏的东西就会趁机而入。

就像自然环境的保护一样,我们要搞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好生态的两手抓,文化环保也得破立并举、疏堵结合才会有效果。具体怎么做?还是要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既清除低俗卑劣的文化“浑水”又培育优质健康的文化“清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许多令人欣喜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处于正在进行时的状态:全民阅读;向西部地区送电脑;红色旅游;“祝福祖国”文明公益短信传递;黔渝携手“走红路 传箴言”主题活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创建校园绿色网吧;实施少儿文艺出版精品工程;传唱优秀童谣;网络志愿者协会在行动……这些工程或活动,创造了优良向上的文化软环境,锤炼人们的道德品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泓泓优质健康的文化“清水”荡漾在广大人民充满期待的精神生活世界里,那些低俗卑劣的“浑水”自然没有多少生存空间。试想,如果“清水”多到足够占领所有的领域,“浑水”焉有点滴藏身之地?遗憾的是,一些人一些地方,偏重整治文化“浑水”而忽视蓄养文化“清水”。他们舍得出重拳花大价钱去打击文化污染,对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建设却不太感兴趣、不愿多投资。破而不立的结果就是那些低俗卑劣的文化垃圾沉渣泛起、屡打屡生。

其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抑止不住的,也不应该遏制,所应该做的就是满足和引导。在这方面,职司所在的相关主管部门、社会广大有识之士,能够做的也很多。例如,电影票价低一点,文艺演出多一点,书籍不要卖得那么贵,博物馆请勿经常锁门,图书馆可不可以遍地开花并且全民免费,家庭宽带接入费可不可以还实惠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不能更多的免费开放,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能不能再高雅合意些……记得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同样的道理,多培育些优质健康的文化“清水”,让人们实惠、及时、方便的吸取享用,就没什么人非要苦心积虑地从文化垃圾中“淘宝”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彻底充实起来了,心灵有地方安放了,不但不会去干饮鸩止渴的傻事,还会自觉地筑起精神的“防火墙”抵御文化污染的腐蚀。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文化环保,在根子上还是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这才是长治久安的上上策。


责任编辑: 赵舒文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