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时期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若干思考
http://wmf.fjsen.com  2009-11-25 10:58:58  来源:福建省文明办
    

4、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增强服务社会实效

在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领导协调机构和相关组织的基础上,要大力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管理,以增强服务社会的实效为目标,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

首先,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可以省为单位,对志愿者实行统一的注册管理,根据地域分布,给不同的市/县配号,各市/县再根据其地域分布和系统结构进行二级配号,往下类推,使全省境内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拥有唯一的志愿者注册序列号和志愿者证书,凭证可在任何一个地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做既可避免同一个志愿者在多个部门或组织重复注册的现象,有利于志愿者的统计和工作规划,又避免一人多证造成的资源浪费及志愿者证书泛滥“贬值”。与之相应,应建立统一的志愿人员资料库,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共享。目前各部门、行业、志愿者组织手中都掌握着一批志愿者,但由于各家兴办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较浓,对志愿者的利用率并不高,由此造成资源浪费。为此,有必要以行政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人员资料库,并实现志愿服务人员在各组织间的共享,以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其次,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是对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肯定,从激励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应建立以“小时制”为主导取向的志愿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即以小时为计量单位,记录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和经历。对于不适合用时间来计算的志愿服务(如献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方式来记录其服务经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和经历累计达到一定的量,可以评为星级志愿者,奉献越多,星级越高。再往上,还有各部门及各志愿者协会的金质奖章乃至国家级杰出志愿者等等。这既是对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真实记录,也是提高志愿者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措施。

(2)建立科学化的志愿服务实效机制

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分为自我激励、组织激励和社会激励几个方面。自我激励主要通过在志愿活动中满足志愿者个人精神、情感、思想乃至生活上的需要的方式实现。组织激励主要通过在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实现。而社会激励则需要对志愿者进行认可与表彰。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在升学、就业、晋升、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争取将优秀志愿者列入“文明市民”、“杰出青年”等个人荣誉表彰范围,将志愿者工作列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等集体荣誉的考核指标。建立定期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个人命名表彰制度。

责任编辑: 赵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