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省外动态 > 正文
南京用大智慧书写城市文明
http://wmf.fjsen.com 2009-11-20 15:4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7年前,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给市长写了一封信反映“母亲河”秦淮河的污染,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市长的回信。更没想到,不久以后,一项名为“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和风光带建设”的工程正式启动了。通过安居、水利、环保、文化、景观五大工程的实施,如今的秦淮河重现清澈容颜,每年吸引2000多万游客。

    在南京,砍一棵树,修一条街,建一条隧道,甚至是动一块砖一片瓦都可能会招来议论纷纷。因此,找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市政府总是想法设法保护环境,尽量在不破坏环境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为保护梧桐,南京还动用了高科技手段,对全市1268棵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资料,已经达到了对文物保护的小心程度。

    正是在这种努力下,2008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开幕式上,南京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项旨在促使国际社会关注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并表彰为之作出杰出贡献的联合国人居最高奖项,首次授予了一个城市而非个人。而在这之前,南京早已获得“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如今,“住在南京,无需为了贴近大自然而远赴郊外去寻求心灵的归宿,因为这里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森林。”这是很多南京市民的亲身感受。

  建智慧城市:和谐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行在南京,和谐是最突出的感受。

    “一座城市只有具备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才会有生命力。南京的最大特色是文化、是智慧,我们要抓经济,但不会单纯地去追求GDP,而是要实现整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如此解释“大文明”的内涵。

    在朱善璐看来,南京人文底蕴厚重,这既是优势可以厚积薄发,也可能是桎梏可能积重难“发”,尤其需要干部自敲警钟。如今,南京正全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民意调查,从收入增加、住房改善、社会保障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原汁原味地获取民情民意。同时,制度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民意权重加大这些改革举措让南京的干部备感压力:“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的人很快就要被淘汰了!”一位干部感叹道。

    干部的工作越来越有压力,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却越来越轻松。城市交通“上天入地”,环网相连,跨江联动,从城南到城北,原本坐公交每天在路上耗时两小时左右的上班族,现在半小时倏忽即至,最近,全国首个智能交通系统——南京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一个简单的电话就能得到智能诱导系统提供的停车位置查询及预约、推荐出行方式、设计出行路线等服务。

    在南京,有一幕让记者特别感动。红灯前,一位女交警正在柔声劝退极个别准备急匆匆过马路的行人,行人面带不悦继续向前,女交警始终面带微笑却又坚持不懈;最终,行人还是退了回来……

    此情此景,突然让人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预言,“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