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闵凌欣 实习生
张婷婷)11月11日,福州市台江区新汉成贸易有限公司挤满了来提货的批发商,上万款围巾、手套、耳环之类的小饰品挤挤挨挨地挂满货架,好款式一上架,一眨眼就被抢空。来自闽侯的王艳玲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她的斩获,她说,原先她
也是到处搜货,但很快发现这里是“党员诚信店”,货品好,店家诚实守信,于是就“锁定”这家。
“党员诚信店”,这张由台江区委组织部、工商局联合授予的匾牌,从2007年3月挂上第一批64家店铺那刻起,就开始了一场“以党员诚信经营,促台江商贸和谐”的创新性实践。如今,全区的“党员诚信店”已有227家,无一家被投诉,无一家被摘牌。它们擦亮了被誉为福州“外滩”的台江商贸区的金招牌,为商区汇聚了人气、财气、旺气。
从“砌砖堵门”到“开门纳财”
一早,郑茂雄的“党员诚信店”来了个新顾客,买走了十斤海蜇。谁知没多久,他怒气冲冲地折回来:“你短了我半斤的秤!”“别急,我再给你好好称称。”郑茂雄笑着接过顾客手里的海蜇一看,立即明白了,“你是不是把货换了个桶?海蜇倒进新桶,吃水不一样,重量上下浮动一两斤是正常的。”郑茂雄当场把一桶十斤足量的海蜇倒进另一个桶,捞起再称,秤星果然少了八两。顾客脸上浮出尴尬的神情。郑茂雄拍拍他的肩:“没关系,不知者不见怪,短的半斤我照常补给你。”
台江历来是我省商业贸易的“黄金地段”。20世纪90年代始,形成“三大商贸圈”和发达的商品流通网络。2005年,全区有27个集贸市场,营业额56.109亿元。但是,在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贸的跨越中,部分商家的不诚信经营成了掣肘。
“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其实是赚小便宜吃大亏。”台江“老商贸”林本沈打了个比方,“人家上当一次就不愿意再来了,每骗一个顾客,就相当于砌块砖堵住店门,天长日久,你自己把门堵死了,还怎么做生意?”
“台江要发展,商贸是重点;商贸要发展,关键是诚信。”台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高英说,2007年至今,区委组织部、工商局先后授牌三批共227家“党员诚信店”,“目的就是提升促诚信商贸的非公企业党建水平,让他们做好表率,带动全区经营户建设‘诚信台江’。”
挂起沉甸甸的牌匾,亮出十条诚信承诺书,通过党组织的引导,“党员诚信店”成了从“砌砖堵门”到“开门纳财”的先行者。
诚信是“无声的广告”
迈进“党员诚信店”盛宇家纺,正赶上一对老夫妻抱着一床被套进门,“昨天买的被套,我儿子觉得和家里的装修风格不搭,能换吗?”“没问题!只要吊牌不拆,可以一直换到满意为止!”店主林本沈热情地回答。店里的“三包”承诺直接打在销售卡里,林本沈说:“甭说有质量问题了,就是顾客对颜色、款式不满意,也可以退换,最多的换了七八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