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形成盗抢售产业链 利润高达数十倍”
(2009年11月5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这则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看了。相信很多人看后都和我一样感到吃惊——犯罪分子竟如此猖獗,在东莞市开着车当街盗抢儿童!盗、抢、售儿童已经形成“产业链”了,说明犯罪分子不只干了一两天,不只偷抢了一两个孩子。失踪儿童郑沙龙
的父亲郑春忠说:“自从2000年以来,按我们自己的推算,(失踪儿童)应该在一千个以上。”八九年的时间,上千个孩子失踪,这不竟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孩子失踪,当地政府就没有一个从根源上切断这种犯罪的办法吗?
而且,记者调查发现,东莞的失踪儿童多半是农民工的孩子。人贩子之所以盯在东莞这个地方频频作案,就是因为“东莞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其中就有不少是托儿带女的父母。”农民工忙于谋生,且居住条件多半简陋,既不能把父母带在身边看护孩子,也雇不起保姆。很多农民工一边做生意一边看孩子,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出问题,磕着绊着了倒还是小事,要是发生这种“一转身,孩子就不见了”的情况该怎么办?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也是一个母亲,我能想像失踪孩子的父母那种锥心的痛楚!
有人可能说,孩子太小就放到老家吧。农民工把孩子放到老家,托给年迈的父母来带,又是什么情况?我想转述我父亲去年在江西赣州某县某镇的一个山村里亲眼所见:一对年近七十的老夫妻带着六个孙子、女生活,还种了几亩地(据称,他们有三个儿子,儿子儿媳妇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工厂打工,根本没法儿带着孩子)。孙子、女最大的六岁,最小的二岁。老夫妻俩一天里田地家里菜园里忙活,根本顾不了孩子。孩子饿了,就给盛一碗冷饭、拌点酱油吃;哭闹了,就吼几句或甩过去一巴掌,要不就等自个儿哭累了不哭了。老头老太太做农活时,大一点的孩子在田埂上玩耍,最小的被奶奶一根布带子缚在身上,小脑袋随着奶奶插秧的动作左摇右晃,想必很不舒服。有一次,最小的孩子哭闹不休,听说我父亲曾经当过医生,那爷爷就抱来请我父亲给看看,原来是孩子被跳蚤咬得全身都是红疙瘩。我父亲说:“孩子全身没有一个好地儿,看着让人心寒”。真难以想像一个两岁的孩子是怎么度过那一个个被跳蚤啃咬的晚上!父亲说:“也不能怪那老夫妻俩狠心,实在是年纪大了,抚养六个小孩力不从心,再加上穷,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孩子生病了不发高烧是不会去看医生的,至于教育什么的根本谈不上。”
当然,上述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体农民工孩子的生存状况。但是,我们仅是稍微观察、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那些农民工子女的情况,就会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安全、健康、教育等各方面与城市孩子的差异。重要的是,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停留在同情和道德的呼唤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已有2亿农民工,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必然的趋势。农民工,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不仅需要在城市里工作,还需要在城市安家、抚养子女。这么一个庞大且在不断扩充的群体,各级政府对他们的政策定位不能再停留在“临时工”和“流动人口”的层面上,仅有一些“临时的”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也是不够的。各级政府需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制订全面和系统的政策,以保障他们享受到作为公民和“新市民”的各项权益。
所有的孩子都是娇嫩的花朵,需要成人的呵护;所有的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需要祖国的关怀。也许城乡二元化社会的破解还有待时日,也许农民工身份的解决还需要攻克很多难题,但是能不能先从农民工的孩子开始,给予他们和城市孩子同等的待遇,让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安全、健康的成长?
在国际儿童日即将来临之即,希望社会各界能把目光更多的投向农民工的孩子,希望爱的阳光同样照耀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