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明热评
关爱儿童 “利人”也要“立人”
文明风   |  时间: 2009-11-13   |   文章来源: 中国文明网
 

    随着国际儿童日的日益逼近,关爱儿童的话题也多了起来。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儿童还缺乏关爱、需要关爱,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儿童被过分关爱了。

    对那些缺少关爱的儿童,我们可直接施之以关爱;对关爱已“饱和”的

儿童,就需要高层次的关爱了。前者即授之以鱼,思维方式在“利人”;后者是授人以渔,思维方式则在“立人”。“利人”是“立人”的基础,“立人”是对“利人”的深化和发展。真正关爱儿童,既要“利人”,又要“立人”。

    做到“利人”比较容易。且不说父母之于自己的孩子,就是看到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却因饥饿而嗷嗷大哭的孩子,每个成年人也会心动,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个孩子施之“利人”式的关爱。就像孟夫子说的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怵惕恻隐之心”,是本于人内心的一种自然而淳朴的爱心。

    做到“立人”则比较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尤以少年儿童时期最为重要。儿童的成长就像小树苗,如果小时候不能得到及时“修理”,长大后能否成材就很难说。要达成“成材”目标,单有充足的水分、养料、阳光等自然是不够的,还要有园艺师的精心栽培才成。这不仅仅是爱心,而是超出爱心的苦心了。

    “利人”容易,但也容易过火坏事;“立人”难,反而难得可贵可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证实了这一点。一个从小到大吃喝拉撒睡、升学就业等大大小小的事都被父母“包办”的孩子,很可能“学成”之后连独立去大学报到的小事都做不到。最近几年秋日开学前后,各媒体对大学生入学“带团”报到的批评实在于此。相反,那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学总会受到人们的褒奖和同窗的羡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利人”的水准提高了不少,但“立人”却略显滞后。社会对“80后”、“90后”的消极评价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少年儿童是是社会的希望。在国际儿童日来临之际,让每一个成年人都以此为契机来检讨自己关爱儿童的思维方式。关爱儿童,既要“利人”,也要“立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我们的社会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李向帅)

 
 边防民警和贫困儿童一起看全运会 10-19
 平和文峰百名代理家长结对留守儿童 11-13
 父教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危害及预防 11-04
 关注留守儿童:民工子女渴望拉近与城市的距离 11-10
 留守儿童:读书无须理会成绩 怀孕还得自己解决 10-26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