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才能影响学生
——记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教师崔桂增
初识崔桂增,个子不高,身体微胖,一口地道的吉林省集安方言,语速有点快,充满质朴和亲切感。崔桂增1981年从集安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集安文治小学,后又在清河镇前进小学工作,1988年来到清河镇中学任数学教师,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清河镇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班主任。
“是慈父,更是我的益友”
崔桂增家住清河镇前进村,离学校10公里。每天早上6点之前,他就到学校,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有时候为了照顾住校的学生,给学生多补些课,他干脆住在了学校。
在崔桂增住校期间,曾有一个学生叫汪玉成。汪玉成求学心切,但家里拿不出钱让他再上学,他整日茶饭不思,消沉颓唐。崔桂增知道后,主动上门把他请回了学校,承担了一切费用。汪玉成的学籍在黑龙江,没有学籍,为了办理他的学籍,崔桂增三次往返近100公里的市局。后来,汪玉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几年来,崔桂增为汪玉成垫付的各种费用有3000余元,然而那时他的月工资还不足400元。有同事对他说:“你对汪玉成比待亲儿子还亲呢。”汪玉成给崔桂增的来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崔老师,是您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学习的信心,给了我美好的前程、美好的人生。您是我的恩师,是慈父,更是我的益友。”
让学生感到被尊重
崔桂增班级的学生数额最多,比其他班级至少要多出10余名。不管学额多少,也不管学生家有多远,他都要去家访,每个学生家每学期至少访两次,多者五六次。几年来,正是因为崔桂增的勤于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的思想都集中到学习上来,巩固了学额。
崔桂增说,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对“双差生”,崔桂增细心地、春风般地同他们谈心,找差距,找原因,订改进方法。已毕业的学生荆阳,曾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生”,把班级搅得一团糟。2000年,荆阳被调到崔桂增的班级。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崔桂增就同他谈心20多次,家访3次。经过双方努力,使荆阳一改往日的恶习,成了一名有礼貌的好学生,对学习也有了兴趣。荆阳颇有感触地说:“崔老师持之以恒、耐心的教导,我真是服了,我不变行吗?不变能对得起崔老师吗?”
崔桂增常常这样说:“对‘差生’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才会对你有好感,你的教育才有被接受的可能。”
拄起双拐为学生上课
也许是多年的劳累,崔桂增患有多种疾病。2008年冬天,崔桂增的痛风病又犯了,双脚的疼痛使他不能正常走路,医生叮嘱他必须卧床休息。而此时正值期末,复习已到关键时期,为了不使学生的复习进度落后,崔桂增只卧床一天,便拄起双拐来到班级给学生上课。2009年5月,经医生检查,发现他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必须手术。崔桂增在术后仅两天,便戴着保护眼镜走上了讲台。由于他高度的责任心,他所教的班级在学校的各种评比中独占鳌头,即使在全市,也走在前列。
20多年来,崔桂增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他带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素质高,学习成绩始终走在全校前列。但崔桂增告诉记者,他也有困惑,农村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培养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学生上网吧的问题等。崔桂增说,他常常感到能力有限,希望在教育学生方面,学校、教师能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通讯员
冯丽萍 记者陈 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