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新闻纵览
中国有了9万多“农家书屋”
文明风   |  时间: 2009-10-22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送书下乡,到2005年底第一批15家农家书屋试点,再到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的全面推开,2009年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3万家。几年间,遍布郊县、村落的一家家书屋为百姓送去知识,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掀起了农民读书热,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北京 将实现村村有书屋

    秋日黄昏,走进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小周易村文化广场上的一间图书室,抬头可见“益民书屋”的牌子,一张可以围坐20个人的大书桌摆在中间,两排书架整齐地靠在墙边,营造了一个安静而又舒适的读书环境。“自从村里建了图书室,我下了班没事就会过来看书,已经成为习惯了。”在村里一家企业工作的小宋是这里的常客,她介绍,自己最喜欢看小说和故事书,有时候碰到问题也会翻翻法律类的书。“书屋不大,但还挺全的。”她说。

    图书室管理员介绍,图书室开放时间是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8时,村中各个企业上班的职工是主要的阅读群体,很多人下班以后来这里充电,包括小说、童话、医药常识等生活类的书籍以及农业科技、养殖类的书籍都较受欢迎,每天看书的人次有七八十。

    小周易村党委副书记徐云贺说,2007年村里已经有了一个图书室,后来有了“益民书屋”这个项目以后,用新配送的图书将原有的部分旧书全部更新,现在已经有了五六千册图书,配合旁边的影厅、台球室、棋牌室以及广场上的运动器械,大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据了解,自北京市新闻出版局2005年重点推出读书益民工程后,2008年又将“益民书屋”建设与农家书屋工程合并实施,当年北京就完成了927家“益民书屋”的建设,2009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建成1020家“益民书屋”,明年还要建1000家。未来三五年里,将实现北京村村有书屋的战略目标。

    河北 发动全社会捐赠帮扶

    “情暖故土,书香农家”——在河北,为解决农家书屋出版物的后续更新,“农家书屋帮扶联系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活动实施4个月以来,已有效地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热情。据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晓明介绍,截至8月18日,全省通过各种渠道建设农家书屋近万家,共有2267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与5020个农家书屋建立了帮扶联系,捐赠图书60多万册。

    帮扶联系活动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的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扶农支农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据初步统计,活动中各单位、团体共为农民举办各类讲座267场,约3万多农民参加了培训;直接或间接参与帮扶联系活动的各界人士近10万人,使300多万农民受益。农家书屋由此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成为各界服务“三农”的重要桥梁。

    内蒙古 “草原书屋”服务农牧民

    内蒙古2400多万人口中,有65%在农村牧区。长期以来,由于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农村牧区文化设施落后等原因,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和贫乏,读报难、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自1997年10月起,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在全区农村牧区开展了以送书下乡为主要内容,服务农村牧区经济文化建设的群众性文化工程——草原书屋工程。该工程2009年被自治区列为重点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

    截至2009年6月,全区已建设1000家草原书屋,其中有汉文书屋656家、蒙文书屋344家,分别配备了一大批优秀的汉、蒙文图书及音像制品与报刊,包括图书170万册,音像制品10万种(盘),订阅报纸杂志3万份(每个书屋30种),码洋共计3200万元,有效解决了牧区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记者 张东伟)

 
 全国农家书屋读书征文评选见分晓 百篇农民佳作获奖 09-17
 "农家书屋"交流会 农家书屋覆盖我国东部近3成地区 10-20
 “农家书屋”覆盖我国东部近三成地区 10-20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