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政务频道> 中央精神 > 正文
刘云山: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http://wmf.fjsen.com 2009-10-16 11:16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文明户、文明村镇、志愿服务、城乡共建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三下乡”、“心连心”、“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农村社会风尚、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任务更为繁重。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紧迫感。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广大农村的一场深刻社会变革。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既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也需要切实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既需要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也需要积极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如果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没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要积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育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素质,推动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2.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有扩大之势。这种差距,既表现在经济发展上,也表现在社会事业、精神文化、生产生活条件上。现在,农民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公共卫生资源都大大低于城市,许多地方脏乱差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因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包括科教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3.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现在,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1%,这说明农村文化消费潜力很大。近年来,通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改善,但农村文化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尽快缓解农村文化产品供需矛盾,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