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乡风文明
文明进墟场 助推新农村
文明风   |  时间: 2009-10-15   |   文章来源: 文明风
 

    二、主要成效

    我市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同时,着眼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进程,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扎实开展文明墟场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nb

sp;   1、宣传了党的新农村政策。通过开展文明墟场创建活动,各级各部门借助墟场墟日这个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各地涌现出来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营造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梅列区在各个墟场墟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月”活动,举办农业知识专场宣讲15场、文艺演出13场,刊出黑板报38期,张贴宣传标语151条,悬挂横幅42条,印发《梅列区新农村建设宣传册》5000本、新农村年历4000份。他们还将惠农政策、总书记批示精神、农业技术和信息、村务情况编印成《村务报》,在墟日发放给每一位村民,一批新型农民摒弃了旧陋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宁化县在墟场墟日组织开展了“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宁化”墟日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发展成就图片展和优秀共产党员张仁和事迹宣传等活动,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奋起直追,争创一流”的新时期宁化精神。永安市在墟场墟日集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宣传发动为一体,组织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将乐县在墟场墟日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将各部门工作触角延伸下去,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信息服务送到农民身边,培育了一批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三元区以“九进农家奔小康”为主题,在墟场墟日组织区直部门为农民直接提供“政策、科技、文化、卫生、平安、环保、信息、美德、共建”等九项服务,开展“美德进农家走进墟日”广播直播活动,涌现了一批“文化中心户”、“平安户”、“文明户”、“诚信户”和“美德在农家”示范户、好婆媳、好公婆等新农村典型。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实践活动,广泛宣传了党的新农村政策,推动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2、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我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把开展文明墟场创建与农村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抓示范、建阵地、办实事、促共建,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明溪县建立文明墟场激励机制,将文明墟场创建活动列入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各乡镇紧紧抓住新村建设、改水改厕、生态公益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等时机,大力推进文明墟场创建。清流县坚持把文明墟场创建与“村会协作”、科技兴农结合起来,在各个墟场墟日推广大路口村的做法经验。宁化县把文明墟场创建与学习张仁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在各个墟场墟日开展党员干部“领富帮富共发展” 结对帮扶活动,带动农民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经营。还利用墟场墟日组织群众参加“先进文化进祠堂”活动,树立了10个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村,其经验在省、市媒体进一步宣传推广,被评为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创新活动成果二等奖。建宁县利用各个墟场墟日开展 “四创建”(创建无赌博村庄、创建环境整洁村庄、创建文明信用户、创建文明守法户)宣传教育活动,树立了金溪乡斗埕村、均口镇修竹村等10个思想道德建设典型示范点。尤溪县把“八荣八耻”编写成 “山歌”,在墟场墟日发给农民传唱。大田县把文明墟场创建与“三清六改”、移风易俗紧密结合,把3月定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活动月,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梅列区利用墟场墟日开展“万册图书进农家”活动,将辖区130多个文明单位捐献的1.5万多册、价值10余万元涉及科技、法律、道德、生活保健等方面的图书捐赠村民图书室。沙县在墟场墟日举办 “沙县小吃”农民培训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提高了“沙县小吃”品牌含金量。并按照“六个有”的要求,以“三清六改”为重点,采取集中整治和分散清理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抓好农贸市场、道路交通、违章搭盖、村容村貌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墟场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群众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在农村墟场墟日大力开展以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广大农村农民积极参与,主动革除各种陋习,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永安市大湖镇获得第十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三元区岩前镇、尤溪县西城镇、泰宁县水际村、宁化县石壁村获得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称号,另有23个村镇获得第十届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3.促进了农村发展。通过开展文化进墟日与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多了起来,不仅丰富了农村墟日的文化内涵,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引导农民群众文化消费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我市9个县图书、音像消费总值由2005年的8031万元,增加到2008年为8946万元,增长了11.4%。在带动农村文化消费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致富能力,使农村墟场商品交流、文化交流、信息交流融为一体。通过开展文化进墟日与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并打造了“村会协作”、“农家155服务热线”、“走进墟日”、“文化流动车、卫生诊疗车、移动服务车‘三车惠三农’集中下乡服务”、“先进文化进祠堂”、“宣传文化中心户”等一系列文化服务品牌,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如永安市确定30个文体特色村(居)示范点,筛选35个农村表演队组成永安市民间艺术团,其中3支加入省民间艺术团。全市行政村共有文化协管员1737名,有上百支的民间文艺社团,经常利用农闲、节庆和集市、民间民俗节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保持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全市拥有乡镇文化站118个,近1000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室,135个村建成“农家书屋”,还培育了1000户基层宣传文化中心户,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