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期]〔师说礼仪〕闽江学院副教授、省礼仪协会常务理事纪智媛:论礼仪与道德的契合
http://wmf.fjsen.com  2009-09-29 16:01:47  来源:文明风
    

  “礼”,是指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礼节仪式。“礼”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之一,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了“礼”的文化基因。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美德是精神上的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礼仪具有道德功能,道德亦具有礼仪功能,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一方面“德”决定“礼”。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日常生活中,得理不饶人、失理不道歉、无理搅三分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都源于心中无“德”。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他会处处为他人着想,尊敬他人,因为他懂得“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另一方面“礼”可导“德”。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礼仪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礼是很重要的范畴;在人的行为规范之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礼仪使抽象的、无形的道德变成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真”与“善”,礼仪素养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礼仪与道德的内在同一性决定了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实现有机融合,既有利于提高人们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拓展人们礼仪教育的精神境界。

  礼仪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学至严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用礼仪规范言行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凝练成道德修养。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种约束性、操作性强的优势,通过礼仪教育,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道德教育操作性不够强的弱点,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公德教育中的“文明礼貌”,在礼仪中就具体为怎样使用礼貌用语,不同场合该着什么服装;家庭美德教育中的“男女平等”,在礼仪中即表现为尊重女性,女士优先;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服务群众”在礼仪中就表现为热情、周到、有礼。而这样的礼仪表现都有利于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人人都向往和追求的。

  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俄国哲学家赫尔基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在道德教育中融入礼仪教育的内容,既能使人们学习掌握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又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在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对照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通过礼仪教育能够使每个人符合礼仪礼节的具体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完善自己,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礼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和谐。礼仪教育规范人们生活中言谈举止的细节,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个人修养。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交际技巧和应变能力,反映着他们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时常注意生活中礼貌礼节的点点滴滴,实际上就是收获一种“有礼”的行为习惯,最终就表现为不断上升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谢谢”和“对不起”是最常用的礼貌用语。礼仪教育时,强调千万别吝啬说它们。“谢谢”表达的是一种感激之情,说它能使人感受到理解、肯定、赞美,从而更加自觉、愉快地去关心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对不起”表达的是愧疚之情,说它能使人感到尊重、善意、诚恳,从而不计前嫌,友好地与人相处。可见,常说礼貌用语有利于人际和谐,社会和谐。而道德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功能,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趋于和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追求和谐。

  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做一个以“礼”为基础,以“德”为目标的大写的人吧!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余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