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朱邦月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一个残疾人照顾三个重度残疾人的事迹
朱邦月,男,73岁,邵武煤矿退休工人。一个年逾古稀的残疾人,曾经身强力壮,如今年老体弱,但他仍善良的心、耐心的呵护和常人无法想象、无法坚持的毅力,照顾着被人们称作“活受罪”的三个重度残疾人,他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支撑起一个不平常的“家”。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老朱妻儿三人患的是目前科学无法诊治的家族性遗传怪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浑身无力。肌骨萎缩老大病情最重,整天躺在床上,一动就痛,连侧个身都无法。老二还能坐,妻子则要用皮带把双脚捆绑在凳子上才能坐着。现在三人,脸都变型,头发脱落,四肢扭曲,无法行走,生活无法自理,说话吃力变音。
而他自己也是一个残疾人!拄着拐,坡着腿,一使劲,装假肢时,左腿落下的神经记忆症就钻心的痛。但是,再痛再烦,他都忍着,他不会在妻儿面前显露,怕影响他们一天的情绪。
早上6点多起床,一天忙下来已是星光满天。每天将三个重度残疾人扶着、拉着、拖着、抱着,为64岁的妻子,45岁的大儿、42岁的二儿穿衣、买菜、做饭,甚至抱他们上厕所,或为他们擦身或洗澡,这些常人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而对于今年73岁的朱邦月来说,却是件艰难的活。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平凡的人重复着不平常的事,但他始终坚持,他必须为他们而活着,因为,他是一家人生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从他进入这个在风雨中难以支撑的家庭起,他的生命就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在妻儿眼里,老朱仍是当年那强壮的矿工。只是,有时看到老朱有心无力而无奈的大吼几声时,他们眼眶便泛红。老朱的这个家很特殊,两个孩子竟不是他的亲骨肉。五十年前,21岁的朱邦月与妻子朱玲妹结婚时,朱玲妹刚丧夫不久,带着一个刚出身2个月的“遗腹子”和3岁的小孩与朱邦月组成一个新家。为了让妻子看见他的真心,他决意不再要她生育,以尽心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那时。妻子三人的病还没有发作,只是身体都不好,为了给母子三人多添营养,在那物质匮乏的困难年代,他把河边的荒地开垦出来种菜,把门口的空地搭个窝棚养鸡喂鸭;用节省下来的布票、粮票去换农民家里的猪肉、鸡蛋……一家人相亲相爱度过那些困难的岁月。正当孩子们一天天大了,1983年,妻子却病发躺下。从此家庭的重担落在老朱肩上。而无论家里事情再多,老朱年年仍是矿里的先进工作者。1986年5月的一天,朱邦月上班时,被一辆卡车撞倒,造成左胫骨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挫伤,老朱拄起拐杖,病退了。1993年起,正壮年的大儿子肌力也逐渐萎缩,丧失了自理能力。1998年,小儿子也肌无力,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就全靠老朱打理。一家四口,就这样靠老朱一条健康的腿支撑着。一家四口全部残疾、三人患不治之症,在这样的家庭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事时有发生。但在老朱爱护下,大家都坚强而乐观地活着,从不谈将来,不谈病情这个“禁区”。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被这个不幸而坚强的家庭所感动,不时打来电话关心和鼓励。2006年开始,老朱先后荣获全国煤炭系统“兖矿杯百名感动中国的矿工”,山东电视台“八喜杯感天动地父母情十大真情人物”奖;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融侨杯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奖;福建煤炭集团公司“感动福煤十大员工”荣誉;2006年评为“感动福建十大人物”、2007年被评为南平市道德模范、2008年被评为首届“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荣誉。
责任编辑: 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