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化驿站
民俗文化守望者
——记国家级“非遗”枫亭元宵游灯传承人林春泉、刘吉石
文明风   |  时间: 2009-09-16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彩架灯《猪八戒迎亲》 


    在第三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仙游县麟山宫皂隶舞榜上有名。皂隶舞俗称“乡人傩”,源于汉代的傩舞,也是古代官员出巡时用于鸣锣开道、耀武扬威的仪式。麟山宫皂隶舞是枫亭镇每年元宵出游和游灯中的民间舞蹈。

    始兴于宋、盛行于明的仙游枫亭元宵游灯先后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麟山宫皂隶舞又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枫亭元宵游灯的文明传承备受关注。近日,笔者走进千年古邑枫亭镇,拜访两位第四代传承人,感受民俗文化的荣光与辉煌,体验坚守民间文化的艰辛与寂寞。

林春泉:继承保护 任重道远

    1959年开始学艺的林春泉是菜头灯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今年79岁。

    当年,林春泉因兴趣爱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师承当地老艺人吴可为,学习制作花盆菜头灯技艺。花盆菜头灯是枫亭元宵游灯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仅有兰友、学士两个社区七八位老人掌握这项制作技艺。“把菜头灯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最大心愿。”谈起菜头灯,林春泉显得十分兴奋。30多年来,一年一度的枫亭元宵游灯中,兰友街的花盆菜头灯总是独领风骚,广受欢迎。

    选料去皮,精雕细刻,水中浸泡,安装制灯……这些制作工序早已深深烙刻在林春泉心上。“孔雀开屏”“双凤串牡丹”是林春泉最得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要用60余块萝卜镶嵌、拼接、组合而成,4个人要花2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没有细心、耐心、专心是做不出来的。“菜头灯代表兰友街的形象,是个传统的文化产物,沿途观众会评头论足,只有抱着一颗虔诚宁静的心,才会乐在其中,不计较报酬,再苦也甜蜜。”林春泉介绍说。花盆菜头灯底座形似花盘,铁架围扎,上部不同造型的萝卜灯连缀穿梭,晚间灯火明灭,远观效果最佳。整个灯架长和宽约0.9米、高1.8米,菱形状,七八盏灯绵延穿行于大街小巷,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林春泉家里人支持他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他把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刘德明,刘德明又让年过花甲的弟弟刘德清也来学习,但却鲜有年轻人问津,菜头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兰友老人们盼望政府能以“非遗”为契机,加大抢救、保护和传承力度,把制作菜头灯技艺传承下去。


[1] [2]
 下一页
 
 为避免传统技艺失传 泉州将设非遗项目传习所 08-19
 福鼎5项省级非遗将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 08-20
 泉州非遗博物馆开门迎客 收集馆藏精品费时1年 09-09
 福建莆田掀起“非遗”传承热 宝贵技艺得以传承 08-07
 福建省第三批“非遗”传子木偶:丝线传神演古今 07-22
 宁德市“非遗”普查挖掘出大量地方特色项目 07-17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