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烧饭用木柴和液化气,后来全改用沼气。省钱实惠,沼渣还可用作茶树、水果的肥料。现在,村里变干净了,大家对家园清洁整理行动都举双手赞成。”农妇陈春秀满脸流露着幸福。
在东山前楼镇洪厝村的一个休闲公园里,许多大人小孩在大榕
树下纳凉、拉家常、讲故事,欢声笑语。这里原是洪厝村旧址,20多年前就成了“空壳村”。县里实施群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木所有权“三权”确认,充分保证村民利益,在原址建公园,这块土地及地上所种林木仍归村民所有,赢得村民广泛支持。目前,这种模式已在东山13个村实施。
旅游来带动 群众得实惠
在与厦门集美灌口镇仅一山之隔的长泰县,有一座古老村庄——山重村。千百年来,大山阻碍了山重村与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众多风貌独特的古建筑。随着连接集美与长泰的公路的开通,山重村旅游开发热起来了,旅游产业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还带动数百名村民增收。
“村里人长年种青梅、桃、李、橄榄,还有中药材砂仁。旅游开发后,环境越来越好,厦门、泉州等地游客纷纷前来。”山重村村民陈阿伯说,“我就在家门口开特产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前年,村里引进2家企业开发建设旅游度假村,还配套建设名贵花卉中心、马术俱乐部及配套住宅、库容5万立方米小水库等。坐拥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村民们纷纷根据统一规划开起了餐饮和特产店。2007年,村集体收入仅51万元,而去年达1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8000元。
在东山,各级部门结合国际旅游海岛建设,推进全岛生态绿化、路网改造和夜景工程建设,再现了东山岛的独特魅力,中外客商纷至沓来。仅东山滨海旅游经济区就聚集了香港金紫荆等总投资92亿元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今年“五一”,东山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7%和20.5%。旅游发展还带动餐饮、客运、文化等相关产业繁荣。5月上旬,欧盟官员在东山考察时,对东山人居环境赞不绝口。回岱南村探亲的80岁台胞洪金兴也说:“如今,村民家门口变成了公园,在家住的感觉特舒坦。”
实行类似做法的还有南靖县塔下村、华安千字白村等。这种模式将家园整洁与旅游开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整治后的村庄保留了乡村的特有风情,使一些拥有旅游资源、交通较便利的村庄成为新的旅游胜地。(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郭东福 谢汉杰 黄淑琳)
责编:赵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