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民呼吁,乌龙江的开发,要像多瑙河那样,重视生态河岸建设(资料图)
乌龙江是福州最后的“生态河”,在沿岸开发大潮中,如何保护原生态河岸提上了议事日程。近日,本报《别让乌龙江岸重蹈闽江之辙》一文(详见本报9月12日A7版)就关注了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福州市民的共鸣,他们纷纷来电来信,呼吁有关部门重视乌龙江生态河岸建设,最大限度地保住江滩湿地的生态环境。
保护原生态河岸更是保存旅游资源
署名为“福州热心市民何先生”的来信说,看了报道后感触颇深,“以前,(乌龙江)岸上是大片的湿地,种着许多百年老树,逗留着成群的野鸟。现在,湿地少了,树也被砍了,野鸟也少了”。何先生在信中写道,他家住在市区,周末时他总喜欢带着家人到乌龙江畔游玩,春天的乌龙江河岸常可看到野生鸟类、野生植物,可如今,只能偶尔看到几种常见的野鸟。在信的末尾,何先生动情地写道———“城市要发展,要盖楼、要修堤坝,我们能理解,但能不能在建设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完整的乌龙江原生态河岸,让我们继续拥有这片美丽的精神家园,让候鸟迁徙时,还能找到落脚的地方……”“保护原生态河岸,不仅为福州保留下一条生态之河,更是保存了一种旅游资源。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未经开发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有吸引力。”福州王女士打来电话说,如果在乌龙江南岸防洪堤内开发建设,在堤外保留湿地原生态面貌,作为湿地公园,无疑会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国内一些旅游城市借鉴欧美先进技术
还有一名读者说,他在欧洲参观时,去过不少水岸风景城市。2005年,乌克兰贝斯特罗耶运河开工后,多瑙河三角洲一度拉响生态警报,罗马尼亚政府当即决定减少芦苇的开采量,启动生态建设和农渔业发展计划,帮助居民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瑙河生态旅游,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仅几年工夫,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中鱼类种群逐年增加,候鸟数量也迅猛增加,“这些人性化的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不少市民都说,改善生态环境也是效益,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大量消耗资源求得生存。目前,国内一些旅游城市已借鉴欧美国家的柔性边坡建设技术,根据我国不同的地质、土壤、气候等状况进行创新性设计,用软体的特殊环保材料取代高耗能的钢筋、混凝土、石材等硬体材料,构建柔性生态边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泥河岸的弊端,使沿江河道结构更稳定,水土保持与绿化完美结合。“能防洪又有绿化功能的生态河岸,比冷冰冰的钢筋水泥更实用、更温馨”。 (记者 侯希辰 陈燕燕 )
责编: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