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仪与城市软性竞争力
综观中外城市发展的竞争史,我们认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活动为主要活动内容、自然和人文关系相互交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有机结合的空间综合体。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国际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程度与调控支配各种资本、社会资源的能力、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等。城市的竞争力包括硬要素和软要素,硬要素包括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环境、产业基础,而软要素包括文化个性、制度环境、管理营销、开放程度,其中文化个性是“城市所特有的市场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城市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的多样性。”②
市民作为城市中的个体,其形象正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礼仪铸就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城市的软件文化竞争力。游客初到一个城市,最先接触到的是窗口单位的人员,包括海关、机场、码头、公交车、出租车等场合,接触到的是司机、交通警察、环卫工人,以及普通的市民等,他们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服务态度会给游客带来最重要的第一印象。城市环境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最能反映公众素质的方面。
刚刚过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成功举办这届奥运会,北京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广和普及礼仪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随地吐痰、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乱闯红灯、横穿马路……这些在过去经常能看到的情况、让老外最不能理解的事,已经很少见了。活跃在奥运会上的志愿者又成为新北京的最好注解,他们的微笑是中国最好的名片;礼仪小姐们服饰得体、言辞大方,举手投足间展示了礼仪之邦的悠远魅力……“新北京,新奥运”,北京奥运会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而载入史册。而古老的红墙绿瓦的北京,因为加上了“礼仪”这层藻饰因而显得更加美丽、端庄、充满了现代活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城市。
四、礼仪与城市人才凝聚力
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关键还在于人才。而城市人才作用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市民或人才的素质;另一方面取决于吸引、培养人才的环境。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有利于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礼仪的灵魂是“尊重”,因自尊而尊重他人。《左传·僖公十一年》中写道:“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清楚地表明了礼仪的内在与外显的关系,只有通过恭敬、尊重这个装载“礼”的车子,才能真正实施“礼”;不恭敬、不尊重,礼就不能实施,礼不能实施,国家就会混乱,也就不能长治久安。
“礼者,自尊而尊人。”这种尊敬,不是虚伪的谦恭和礼节性的微笑,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态度,正如英国礼仪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离开了真诚,一切礼仪都将是傲慢的、虚伪的。”只有认识到人人平等,我们才能尊重每个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同样人们也才能尊重我们。
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认为:“在人口流动越来越快的当代中国,城市包容度越来越重要。”对城市而言,包容的、谦卑的、平等的姿态有助于人才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而对于共同目标和共同规则的认同和遵守,是城市凝聚力得以实现的核心条件。
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来,全社会都在深入学习和贯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我们必须重视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扎实有效地推进礼仪建设,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礼仪普及教育,使自身素质在不断的螺旋上升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城市、民族、国家的形象,恢复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综合提升软实力,并力争在世界经济、文化舞台上发扬光大。
①选自《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即将揭晓》(2009623)
②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20044)
责编: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