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八闽动态
集美后溪霞城城隍庙:见证两岸民间信仰之渊源
文明风   |  时间: 2009-08-05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近日,集美区文物普查队带着测量仪器来到了后溪镇城内村,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城内村曾经的形状,并找到了一些残留的文物,而这些文物却隐藏着两岸民间信仰的一段

渊源。

  集美后溪城内村最初引发关注的还是霞城遗址中的霞城城隍庙。该城隍庙坐北朝南,面宽15米,进深28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整体建筑是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屋顶为重檐悬山顶,辅以精致、玲珑雕刻,整体上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前后共两殿,正殿供城隍。四周景色宜人,环境清幽。庙前的两株古榕树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盘根错节,枝骨峥嵘,苍翠掩映着宫庙的辉煌。

  霞城城隍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据村里老人讲述,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每遇涨潮,海水会涌到城隍庙前。施琅将军建造城池时,建了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自己的名字。南门和海相对,其名为“临海门”。又按照古代风俗传统,建城需要有神来守护,因而在各座门附近建了庙宇,南门为城隍庙,希望城隍爷能予以庇佑。1958年,该城隍庙被毁。

  今日霞城城隍庙的复建与台湾台北市的霞海城隍庙密切相关。霞城城隍庙不仅是台北霞海城隍庙的“祖庙”,更是台湾其他城隍庙的“太祖庙”。早在1821年,同安人陈金绒奉请霞城城隍爷金身渡台,并于1859年在台北大稻埕兴建城隍庙。因怀念故乡霞城和临海门,因此取名“霞海”。此后台湾其他地方也纷纷从霞海城隍庙分炉,在本地建起城隍庙,共尊霞海城隍庙为祖庙。

  多年来,陈氏第六代子孙、台湾霞海城隍庙的主事陈国汀先生多次派人来大陆寻访“祖庙”,未有所获。他一直希望能达成先辈的遗愿,能回大陆祖庙祭拜。至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陈文庆先生一行再次受托来到厦门寻根。他们到厦门一家公司向工作人员问路,而这名工作人员就是城内村人,他告诉陈先生:“我们村的城隍庙内有一块写着‘临海门’的石匾,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闻知此言的陈先生十分兴奋,立即请他带路来到城内村城隍庙,见到石匾,再仔细对照史料的记载,确定这就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台湾城隍庙祖庙。1991年6月7日,陈国汀先生亲自为霞城城隍庙的复建奠基动土,后因多年奔走劳顿,最终积劳成疾去世。其妹陈文文女士秉承家兄遗愿,继续集资修建城隍庙。每年后溪城内村都会在农历十一月廿二——城隍爷的祈安日前后举办盛大的庙会迎神活动,附近的浦边、后塘、下店、崇柴场等村村民都前来朝拜,台湾各地的城隍庙主事及信众也会组团前来进香,共襄盛举。目前立于庙中的“临海门”石匾,不仅是珍贵的文物,也是历史的见证,城隍庙成了两岸亲情互通与民间信仰文化交融的圣地。(记者 吴在平 通讯员 林小芬 林火荣)

责编:王超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