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创建应对挑战促进发展近年来,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中推进,在创新中加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今年,我市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们要珍惜荣誉,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工失业人员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发生新的困难。经济连着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具特殊意义:
第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能够增强广大市民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比如:通过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够有效缓解由于失业、下岗、生活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各种和谐创建活动,能够安抚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引导市民更加理解支持政府对保增长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因此,我们要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充分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要求。厦门地处海峡西岸和对台工作前沿,是台湾同胞进出祖国大陆的重要通道,厦门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祖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印象和感情。随着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特别是“大三通”后,两岸交流交往更加频繁、更加密切。这几年,台湾许多重要人士多次来厦门,每次来都对厦门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形象赞赏有加。事实证明,我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不仅在于加快自身的发展进步,还在于展示大陆繁荣发展、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有效增进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因此,我们要站在推动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担当使命,勇于先行。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应对思想道德建设新情况新挑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方面,一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观念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权利、重视个人价值、讲求效率、平等竞争、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腐朽观念也在逐步抬头,行业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还要进一步加强。
责编:蔡意
责任编辑: 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