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道德建设
巧借传统 推动文化“常下乡”
——莆仙戏公民道德现代小戏成文明教育新载体
文明风   |  时间: 2009-05-27   |   文章来源: 福建日报
 

  22日晚上,清风轻拂,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东华村戏台前,挤满了上千名聚精会神看戏的村民。原来,南门大厦剧团正在表演公民道德现代小戏《土筛记》,剧情是一对夫妇用土筛将重病老父抬到荒山野外丢弃,年幼的儿子又将土筛捡回家。父母问起,儿子说:“等你们老了,我也用它把你们

抬上山。”这对不孝夫妇被儿子的话惊醒,赶紧把老人背回治病。“这个小戏很有教育意义,希望剧团多排演这样的戏,我们百看不厌呵。”年逾古稀的林金铸感慨道。

  莆田立足本地特色,创新教育载体,利用常年在城乡巡回演出的莆仙戏剧团,加演观众喜闻乐见的公民道德现代小戏,巧借传统推动文化 “常下乡”,变短期为常年,变几队为百团,变数场为万场,给古老的莆仙戏注入勃勃生机,也使广大群众受到文明新风的熏陶。

  搭载莆仙戏 文化“常下乡”

  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风靡莆田乡村,逢年过节及农家结婚、升学等,都少不了剧团演出助兴。莆田现有3个专业剧团、1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每年在乡村巡演6万多场次,吸引观众3000多万人次,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

  莆仙戏走俏乡村,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载体。2000年,涵江区根据当地剧团在古装大戏开始前加演一台小戏的习俗,要求在大戏开始前加演半小时左右的现代文明小戏。莆田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三下乡”活动已开展多年,受时间、人力和资金等限制,文化下乡常在元旦、春节期间进行,演员多从各部门抽调,下乡队伍和演出场次有限,演出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而莆仙戏剧团常年演出,足迹遍及乡村各个角落,搭载先进文化,可事半功倍,使文化下乡常态化。

  经一段时期的探索,2005年起,涵江区的做法正式向莆田全市推广,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机制 放大演出效应

  广泛征集剧本,确保剧团有好戏可演。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向全社会征集小戏剧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编排;专业剧作家和业余创作者纷纷参与,掀起现代小戏创作热潮。2005年全市筛选出《搭渡》等首批35个体现公民道德等内容的剧本;2006年组织创作了一批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剧本;去年组织创作了一批迎奥运主题的剧本。去年以来,宣传文化部门拓展剧本来源,要求全市35个创建文明行业参赛行业主管部门和部分文明单位参与征集。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现代小戏剧本。

  建立演出机制,确保演出有序进行。市宣传文化部门发文明确剧团加演现代小戏的责任,规定演出的时间和内容,并将现代小戏宣传演出工作作为剧团定级、晋级及推荐演员到市艺校、专业剧团等学习深造的重要依据;确定一批品牌剧团作为演出示范剧团,选定20个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戏台为演出示范点。

  开展调演表彰,放大演出效应。2007年,组成现代小戏调演考评组,深入各基层演出点现场评戏,推荐31个剧团参加调演决赛,获表彰奖励的优秀剧目在市电视台展播并制成光盘,分发给全市971个村居播放。2007年起,莆田组织开展万场电影下乡加映莆仙戏现代小戏光盘活动,进一步拓宽其覆盖面。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剧团竞演提升品位

  现代文明小戏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教化功能强。老导演吴镇勋说:“古装大戏程式化太多,表现现代生活不太自然;现代小戏贴近生活,演的是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有教育意义。”

  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大多反映当前农村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六合彩》提醒观众别参与赌博,《计生妹》倡导计划生育,《临时孝》反映尊敬长辈主题,《留下拐杖》鼓励观众艰苦创业。现代小戏反映农村实际问题,群众都爱看,主动要求剧团演。

  21岁的涵江区白沙镇青年林伟庆初中毕业后一段时间无所事事,沉迷于酒吧、网吧,没钱就找家里要,不给就闹,甚至打母亲。两年前的春节期间,他偶然在奶奶家里看了《土筛记》光碟,深感震撼,幡然悔悟。他先到理发店学艺,现已靠亲戚支持开了家理发店。林伟庆因此喜欢上了莆仙戏现代小戏,还特地买来光盘在理发店播放。

  现代文明小戏备受青睐,不少剧团和演员借此打开了知名度,演出场次增加,戏金提高,一些原来抱怨成本增加的剧团也消除了抵触情绪,不仅爱演,还主动找人写剧本。南门大厦剧团2004年排演《土筛记》大受欢迎,成了剧团的招牌节目之一。现在,南门大厦剧团一年仅春节期间停演3天,年收入80多万元。

  莆田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莆仙戏古装大戏多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为主题,现代文明小戏注入时代新风尚,改善了农村传统戏剧演出市场的文化生态。随着现代小戏加演机制日趋完善,莆仙戏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文明道德的平台,计划生育、平安建设宣传等都借此进村入户。(新华社记者 李大宏 巫奕龙 福建日报记者 陈建平)

责编:赵舒文

 
 莆仙戏有了流动舞台 边远居民可轻松看上莆仙戏 04-13
 现代文明小戏搭载传统莆仙戏 传统戏注入文明新风 05-26
 “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为何长盛不衰? 05-06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