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明长廊
现代文明小戏搭载传统莆仙戏 传统戏注入文明新风
文明风   |  时间: 2009-05-26   |   文章来源: 湄洲日报
 

  不孝子媳用土筛子抬着年迈多病的老父亲,鬼鬼祟祟地登上荒山野岭,放下老人就匆匆下山。他们的儿子随后拣了土筛子下山,说以后父母老了,也要用土筛子抬上荒山遗弃。不孝子媳闻之深感震撼,痛改前非。

  这是莆田人耳熟能详的莆仙戏现代文明

小戏《土筛记》。两年前的春节,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青年林伟庆在奶奶家无意中看了《土筛记》光盘,同样幡然悔悟,一改游手好闲、打骂母亲的恶习,靠亲友支持开了家生意不错的理发店。

  近年来,莆田市依托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莆仙戏开展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为传统戏演出注入文明新风,有力地推进了先进文化“常下乡”。

  搭载莆仙戏 文化“常下乡”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老舍曾盛赞的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至今风靡莆田乡村,逢年过节及农家结婚、升学、乔迁等,都少不了剧团演出助兴。莆田现有3个专业剧团、12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演职人员3500多人,每年在乡村巡回演出6万多场次,成为年创产值5000多万元的一大产业。

  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惠黔介绍说,“三下乡”活动开展多年,受时间、人力和资金等限制,文化下乡常在元旦、春节期间进行,演员多从各部门抽调,演出场次和效果都受制约。而莆仙戏剧团常年演出,足迹遍及乡村各个角落,文化下乡由短期变为常年,由几队变为百团,由数场变为万场,使文化下乡常态化。

  建立有效机制 放大演出效应

  莆田市宣传文化部门为确保剧团有好戏可演,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剧本,无偿提供给各剧团编排。专业剧作家和业余创作者纷纷参与,掀起现代小戏创作热潮。2005年全市筛选出《驱邪记》《闹分家》等首批35个涵盖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文明礼仪等内容的剧本;2006、2007年,《拣金链》《远亲不如近邻》等一批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剧本问世;去年以来,宣传文化部门要求全市35个创建文明行业参赛行业主管部门和部分文明单位参与征集。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现代小戏剧本。

  为保障演出有序进行,莆田市宣传文化部门发文明确了剧团加演现代小戏的责任,规定了演出的时间和内容;选定20个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乡村戏台为演出示范点。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演表彰活动,集中展示现代小戏的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剧目、剧团和演员。2007年,市里抽调专家组成现代小戏调演考评组,深入各基层演出点现场评戏,推荐了31个剧团参加调演决赛,获表彰奖励的优秀剧目在市电视台展播并制成光盘,分发给全市971个村居播放。2007年起,莆田组织开展万场电影下乡加映莆仙戏现代小戏光盘活动,进一步拓宽其覆盖面。

  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剧团竞演提升品位

  现代文明小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老导演吴镇勋说,“古装大戏程式化太多,表现现代生活不太自然;现代小戏贴近生活,演的是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有教育意义。”

  现代文明小戏受到青睐,不少剧团和演员由此提高了知名度,收入可观,一些原来抱怨成本增加的剧团也消除了抵触情绪,不仅爱演,还主动找人写剧本。南门大厦剧团2004年排演《土筛记》受到欢迎,团长陈春扮演的丑角形象深入人心,《土筛记》成了该剧团的招牌节目之一。他们主动找人编写了反映网吧危害和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母子泪》,同样观众如潮;他们排演的批评官僚作风的《公章记》参加全省民间剧团调演,获得了剧本一等奖和优秀演出奖。现在南门大厦剧团年收入80多万元。陈春说,剧团演出本来就要加演小戏,过去是即兴表演、插科打诨,现在演现代小戏,本子好,看的人多,尤其是年轻人多,有时甚至要放在后头“压轴”。(李大宏 巫奕龙)

责编:王超

 

 
查看文章评论
匿名发表  您在以匿名发表时可以输入昵称
   如果您是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在下面输入的用户名密码。
昵称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