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妈、嘉嘉妈、悠悠妈、糯糯妈、涛涛妈,嘟嘟、总指挥……好,人来得差不多了。”上周六,在杭州花圃的草坪上,十多个大人和五个孩子在树阴下嬉戏。名为“蚊子军团”的亲子QQ群这个活动集结了以各自宝宝名字命名的一群妈妈们。“来,我们一起做个互动小游戏,宝宝们站中间,大人们围成一个圈圈。”
不光是游戏,妈妈们说,通过这个活动,还能互相交流彼此遇到的各种育儿问题,“这个QQ群是我QQ上最热闹的一个群了,有啥问题都往里面发。”不主动寻找“组织”,圈子就几乎为零,这是妈妈的感受。
独一代、独二代们,你知道你的姨婆、姑丈公、姑婆是谁吗?时间往前行进,不可避免地有更多的称呼将会在独二代身上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家至少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转,孩子是幸福的,每天沉浸在亲人的无限关怀之中。
然而,独享所有爱、家长更多的关注的同时,独一代、独二代宝宝也缺乏了分享与别人共处的经历,这样的养育格局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家庭成员社交圈的缩小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面对新环境,他们能迅速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吗?家长、专家们又有什么好招?
在第60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多方调查,推出“独生代儿童社交白皮书”。
PART 01
因为哭得太凶,妮妮迟入托半年
近半人认为,自己宝宝与人相处太难
3周岁的妮妮去年下半年就可入托了,但妈妈今年才正式送她去,不是找不好幼儿园,也不是没有时间接送,而是妮妮实在太不适应了。妮妮爸爸妈妈很忙,平时奶奶带,也不太出去玩。去年下半年,妮妮去试读了,每天哭很长时间,有时候甚至伤心到有人接她回去为止;一次接她回家以后,在眼泪汪汪的妮妮嘴巴里妈妈发现还有一口饭。“没有奶奶陪着她,饭不好好吃,觉也不好好睡,没有办法。”如此一周后,妈妈实在心疼,便和老师商量,推迟半年入托。在家的半年里,妈妈有意识地带她出去找小伙伴,经常跟她说幼儿园的事,终于,这个学期初,妮妮快快乐乐上幼儿园了。
除了用哭声表示拒绝与陌生人接触外,还有的宝宝碰到外人显得胆小、无措。“石头在家里可调皮了。”可是,碰到“社交”问题时,他就慌了神。石头妈告诉记者,2岁多刚把石头送到日托班的时候,哪怕他自己已经站到滑梯上,看到别的小朋友过来,他就慌慌张张地下来,一句话也不说,直接让给其他小朋友玩,让石头妈好不郁闷。入托初期,宝宝胆子小是她最闹心的问题。
“许多独生代宝宝都存在社交问题。”金都幼儿园园长吴欲晓说,独生子女在社会性发展方面,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一直以来的表现就是“据我观察,托班里50%的孩子不会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她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这一点表现得越明显。
本报联合搜狐女人社区做了“你的宝宝有圈子吗”儿童社交情况调查,截至发稿前,共有289人投票,其中父母为独生子女的64.58%,非独生子女的35.42%;宝宝年龄在0~3岁41.67%,4~6岁36.81%,7岁以上21.53%。近半人认为,自己的宝宝不太会和人相处。
一位幼教老师说,现在孩子家庭都是“8421”倒金字塔结构,1个孩子没人与他竞争,许多小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当他们离开父母家长一贯呵护的羽翼,进入新环境,便手足无措或者乱来。
“一旦看上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胆子小的不开口,只是一个劲地偷瞄;胆子大的,就直接用抢。”杭州金都幼儿园的吴园长告诉记者,幼儿园每周都要进行一个“分享”的活动:每个小朋友从家里拿来自己的东西,大家互相交换。这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以及分享意识的好时机。“我喜欢你的东西,可以一起分享吗”类似的话语不说,拿了就走,更不会说谢谢,浙大西溪园刘根花园长说:“不是这些小朋友故意而为,而是根本不知道说。这样一来,如果被抢的小朋友也不会社交,要么哇哇直哭,要么抢回来,有的甚至放学的时候向家长告状,因为父母的介入,这种小摩擦或许会升级。如果家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打打闹闹间也就学会了如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PART 02
独一代妈妈:宝宝需要伙伴
调查中显示,近7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小孩会孤独,需要伙伴。在本报举行的一次亲子活动上,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原本早上8点钟报到,很多家长6点多已经在报社大门等待。一位妈妈告诉记者,昨天晚上听说隔天有集体活动,女儿很早就乖乖上床睡觉,“本来是怎么也叫不醒的赖床宝宝,今天早上一叫,一骨碌就爬起来了。”
独二代是孤独的,孤独是存在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独一代妈妈们苦思冥想,努力扩大社交圈。
妈妈们说,
圈子是自己主动找的
石头妈说,自己是个独生代,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从心里希望宝宝不要像自己一样。“我不想让宝宝经历我那样单调的童年,很想把他扭转为开朗活泼,人见人爱,嘴巴很甜的宝宝。所以同事朋友中只要有人吆喝一声亲子活动,我基本都带他出去,也是想多几次人际交往。”石头妈妈说。
不光是积极响应别的号召,更多的时候,要自己寻找“组织”。石头妈妈说,“小区里年龄差不多的宝宝,托班里的宝宝,公司同事的小孩,他们妈妈的联系方式我有很多。”轮流跟不同的宝宝家庭小聚,石头妈妈说,自己更有归属感了。“甚至婆媳关系,家庭琐事都常把她们当成‘垃圾桶’。现在想想,手机真是方便,我妈妈哪里会跟我同学的妈妈频频联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