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上结合。发展红色旅游与进行新农村建设都需要政策扶持,也都属于政策扶持的范围。国家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地区,具体景点大都散布在农村区域。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央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对发展红色旅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与此同时,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目标任务的一致和时间空间的吻合,为在政策上把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了条件。因此,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鼓励发展红色旅游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优势,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上结合。目前,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决定了当地进行新农村建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相对有限。而这些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唯一性、多层开发性和扩张性。唯一性是指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各不相同、不可替代。多层开发性是指红色旅游资源在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的开发上是多方面的。扩张性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从红色资源本身来讲,随着对中国革命历史问题研究的深入和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这些资源还在进一步的发现中;二是各地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越来越注重系列开发;三是借助现代传媒手段,这些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是这种特殊性,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应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努力走出一条以红色旅游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革命老区发展路子。
文化上结合。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绝大多数与农村有关系。从历史上看,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进行的。可以说,离开了农村环境,许多红色资源将失去原有的文化意义。诸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与孕育它们的农村环境分不开的。今天,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也离不开农村。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地处农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将面临被深度乃至过度开发利用的问题。要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必须把发展红色旅游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景点布局、景观设计、文物保护与周围农村环境相协调,确保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损失。
责编:蔡意
![]() |
责任编辑: |
- 2009-04-24风光旖旎人更美: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综述
- 2009-04-24我省召开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暨第二批先进命名表彰会议
- 2009-04-09诏安供电公司组织专兼职驾驶员进行场地考试
- 2009-04-24唐国忠在全省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暨第二批先进命名表彰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 2009-05-05五一旅游人气城市排行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