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内尘土飞扬,烟雾缭绕。头顶轰鸣着日军战斗机,脚下横着不计其数的中国人的尸体,污血混杂着炮弹的残骸,一具具一丝不挂的女尸正被抛到路旁,昏黄的南京城内已是满目疮痍……
城中心,一名棕色皮肤的中国士兵,眼中闪着誓死保卫南京的信念,他正率领一群中国士兵肩并着肩,手挽着手,筑成
了一堵堵人墙,面对着蜂拥而至,手持刺刀的敌人,他们发出雄壮的嘶吼……
在一阵阵响彻苍穹的怒号声中,一种反抗和不屈的中华民族气节激荡在每一个还活着的中国人的心中。这正是《南京!南京》4月22日公映前的首部片花曝光片段。“拍这部片子的目的是让观众在想起南京大屠杀时,能够更多地思考一下战争的本性,去真正地关怀那段历史。”导演陆川说。
提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无论是国外描写二战题材的影片,还是中国的几十部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题材的电影,都是将南京受害者的形象大肆渲染,而真实史料记载的反抗却没有体现。“几年前有公司拿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剧本给我看,发现几乎全部的公众记忆和传统的说法都是:在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平民被屠杀,缺少抵抗。由于这个分歧,我没有接受那个剧本,而是自己写了一个故事梗概。我拍摄这个电影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在那场历史事件中,我们中国人的抵抗,我们中国人的脸。”陆川说。
根据他的研究,日寇在开进南京之后,中国军民一直都在抵抗:“在日本人的日记里,我发现了大量的线索。比如我们被打散的部队,三五成群,隐蔽在街头巷尾,拼死抵抗。因为日本兵规定一个妇女只可带走一个男人,有个中国妇女就换了6件衣服,带走了6个男人。这都是原原本本记在南京一个老师的日记里的。无数的证据都可以证明,南京大屠杀我们不是没有抵抗,我们是在拼死拯救自己。”
中国观众在观看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时,只会对触目惊心的死亡心悸,感叹于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杀戮,继而对侵略者的愤怒上升到仇恨,但关于这段历史为何会发生?这场战争除了意味着侵略和死亡之外,对整个人类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仿佛成了一些被人遗忘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人发问也没有人作答。
《南京!南京》却给出了答案,我们不能说它更深刻,但它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表现战争的本性——战争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受害者,包括侵略者。
其实就战争本身而言,无论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在作为一个群体的时候总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无意识的杀或者无意识的被杀。只有当其中的某个人或某个小群体站出来的时候,其他人心中的意识才会复苏。又或者说关于战争的影片,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出现。陆川在《南京!南京》中有数个镜头来表现群体无意识和个体意识。当镜头对准战争中的群体,画面总是癫狂残忍或者麻木不仁,仿佛战争中的人性全部丧失。直到镜头对准战争中挣扎求生的个体,才又能重新看到恐惧、善良和爱这些人性的东西。
如果说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纳粹军官自食其果式的结局,将对犹太人战争的非人性表现得让人忍不住扼腕,而《南京!南京》则以日本军官最后的自杀完成了对战争的反思。
影片色调是纯粹的黑白色,显得凝重,有质感,就像一部纪录片。陆川说:“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希望这部电影能在日本放映,让更多后辈了解历史的真相。我会极力争取本片在日本上映。”
陆川说,他去日本挑选演员时,曾带着一沓厚厚的历史图片前往。一些日本演员开始并不承认曾发生过南京大屠杀,陆川没有说什么,只是把那些血淋淋的照片放在他们眼前。几天之后,他们再次见到陆川,认真地说:“南京大屠杀,有。”
“因此我看到的日本演员演戏,真的是特别地投入,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撑起了这部戏。演角川的中泉英雄他爷爷曾是日本鬼子,他爷爷是参加过南京大屠杀后来回日本自杀的,那么中泉英雄比一般的日本演员更多了一种家族的感受。”
《可可西里》之后,陆川4年间一直在筹备《南京!南京》。它与你从前所看过的任何一部战争片都不一样,它甚至无法归类,它不是那种煽情,变着法子来要你落泪,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太冷静太客观,同时,它又无比浓烈,无比张扬。就像暗地里的一抹强光,叫人欲罢不能。
责编: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