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龙岩市引导改造民俗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09-04-10 15:26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换祠堂文化大放光彩

  祠堂,是家庭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家族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场所。由于历史的原因,祠堂带有很浓的封建色彩,特别是重男轻女思想积淀很深。在新的形势下,能否将祠堂变成农村基层的宣传文化阵地,培育成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近年来,上杭县积极改造祠堂文化,努力把红色婚育文化融入祠堂文化建设,把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民俗民风中。围绕男女平等,积极组织开展祠堂文化改造,大力倡导女孩上族谱。在祠堂内设立成才榜,男女成才都可以上榜,打破以往女孩不能上榜的落后观念。女性均能参与祠堂文化活动,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目前已有“赖氏、廖氏、黄氏”等5个祠堂内形成了男女同上族谱、同上成才榜的习俗。目前已有32个村进行了祠堂文化改造,并建立了古田赖氏、湖洋谢氏和才溪王氏祠堂生育文化示范点。与此同时该县还积极改造民俗活动,南阳镇、通贤乡利用每年元宵节“游花灯”民俗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文明婚育新风宣传;庐丰畲族乡利用每年畲族三月三民俗节“香灯队”开展婚育新风宣传;溪口、泮境乡引导群众将一年一度的迎神打醮“扛菩萨日”改为“婚育新风宣传日”,倡导婚育新风。

  2008年以来,永定县在认真引导各项客家民俗文化活动的同时,着手抓好坎市镇卢氏祠堂文化改造,把婚育新风融入到祠堂文化中。为了统一思想认识,该县组织卢氏祠堂管委会成员到新罗区参观学习,并由坎市镇党委、政府多次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座谈,围绕倡导男女平等和女丁上榜、进祠堂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统一思想后,在坎街卢氏上下祠堂安装“贤名榜”、“能人榜”、“功德榜”、“成才榜”、“敬老榜”等文明示范五榜,并规定从今以后,不论男女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上榜,打破以往女孩不能上榜的落后观念,一改过去女孩名字不能进族谱、上祠堂陋俗。在卢氏祠堂的新型婚育文化推动下,去年8月,坎市街东联片卢耀昌女儿出生,不仅把女儿名字用红纸贴在大厅中的墙上,也堂堂正正贴进祠堂,还做了“满月粄”。从此,进一步打破了一些地方严重的重男轻女陈规,营造了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继坎市镇卢氏祠堂文化改造后,该县先后引导高陂、虎岗等乡镇对当地较有影响的姓氏祠堂文化进行改造,新型祠堂文化辐射范围、工作影响进一步扩大。今年初,虎岗乡城下村赖元宝夫妇生育了第二个女儿,并高兴地在大门上贴了:“今日喜得嫦娥女、他年笑看状元郎”的大红对联,且在月内就落实了二女扎措施。如今,以客家民俗文化和祠堂生育文化为重点的新型生育文化赋予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新的内涵,使之成为该县广大乡村的又一重要宣传文化成果。

  作大福作出和谐新幸福

  永定县湖坑“作大福”起源于明末驱赶瘟疫的民间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成为三年一次的“作大福”。“作大福”创立至今,已是第72届。每一次“作大福”都有一套约定俗成行事规则,原先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活动。在去年作大福民俗活动中,该县紧紧抓住新农村、五好文明家庭建设活动的契机,对活动进行引导。去年湖坑镇党委政府召集部分村的“作大福”活动理事成员进行座谈,把文明礼仪、婚育新风、关爱女孩行动融入作大福民俗活动。活动中,该县着手对游行彩车进行改造,把过去女孩不能上彩车参加作福游行、抬轿,改变为女孩坐彩车和直接参与扛神轿等活动,一改沿袭了200多年陋俗;同时,在彩车上张贴“男女平等家家乐,社会和谐代代兴”、“山村盛开文明花”、“优生优育优教,利国利民利家”等温馨的计生标语;另外,还制作了100多条贴有关爱女孩、婚育新风标语的绶带,让村民身披绶带参加踩街游行,并把贴有“弘扬土楼文化,倡导婚育新风”的拱门安装在活动场地门口,用浓厚的生育文化感化群众的婚育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湖坑“作大福”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篮球比赛、放电影、猜对联、现代管乐队和集体绸带舞等悄然融入了其中,为传统的民俗活动增添了不少现代文化的成分。“作大福”也从原始的“屈魔除病、祈风祷雨”演变为表达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推崇正义、提倡真善美、加强乡亲联宜和鼓励勤劳致富等,内涵越来越丰富。

  此外,该县的“走古事”也是永定县抚市镇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的一项大型民间活动,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抚市镇每年正月十五闹古事中的“客家船板灯”踩街活动,过去是由15个男丁扮成各种人物坐在15节船舱内参加游行。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如今改为8名男孩和7名女孩参加游行活动。过去,女人不能坐轿,不能参与游行活动,现在不但可以参加游行还能坐花轿,营造了男女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新风。

责编:陈潇


责任编辑: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